精读千古文章-08b血脉:怎么理解韩愈的中国式亲情?《祭十二郎文》
这一次我们说千古文章,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来说唐宋的散文。唐宋散文的旗帜人物是韩愈。韩愈的思想和性格历来有争议,但是无论如何,大家都承认他的文章写的真好。韩愈苦心经营的那些说理文章,在今天看意义已经不大了。
精读千古文章-08b血脉:怎么理解韩愈的中国式亲情?《祭十二郎文》
这一次我们说千古文章,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来说唐宋的散文。唐宋散文的旗帜人物是韩愈。韩愈的思想和性格历来有争议,但是无论如何,大家都承认他的文章写的真好。韩愈苦心经营的那些说理文章,在今天看意义已经不大了。
我帮你选的是写血脉亲情的祭十二郎文,这篇文章祭奠的是和他亲如兄弟的侄子韩老成,写的情真意切,句句含泪,是无心之间写出来的文章珍品。同时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就是中文里血脉这个词最文学化的表达。血缘是自然属性,而血脉则带着浓烈的中国文化气质。你可能要问了,亲人去世的悲痛,这不是各个民族共通的吗?怎么到韩愈这里就变成中国文化了?我们一起从文章里来找答案。
韩愈写文章的时间是侄子十二郎的头七这一天。文字很朴实,就像一封家信一样,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大段心理独白。韩愈在开头悲叹说,我自幼成了孤儿,跟着你的父母、我的哥哥嫂子长大。哥哥在中年时死在了南方,我和你那时都年幼,跟着嫂子把哥哥的灵柩送回了家里,后来我们辗转到江南去谋生,虽然孤苦伶仃,但我却没有和你分开过一天。他写到这儿的时候,还都是人的自然情感。
我们要注意的是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读这篇文章是可以想象韩愈是边哭边写的。韩愈说,承先人后者,在孙为汝,在子为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我们家第三代男丁只有你,第二代只有我,这是中国人说的人丁稀少。韩愈是文章大家,随手写出来的句子,也是气韵贯通的,有特殊的节奏和感染力。到这里,他的感情还没有达到饱和。
韩愈又接着写,那时候,嫂子一手轻抚着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的两代就只剩下你们了,你那时候小不记得。我虽然记得,却不知道这话的悲哀啊。你看,韩愈此时的内心不只是在哀悼自幼一起长大的侄子,还有一层来自儒家伦理的痛苦。他认为此时最悲惨的情况是,家族里本来就男丁稀少,比自己年轻的侄子又失去了,如今面临着家族绝后的危险。我们细读后面的文字,会发现这种焦灼不安超过了他对逝者的哀痛。
在韩愈的自我设想里,他重建了孟子之后,中断了儒家道德传统。他自命为是这种传统的单传继承人,自然也是儒家道德代表。那么在儒家道德传统里,最有感情&色彩的规则是什么呢?你应该想到了,没错,就是笑道,而且它也是最实用的一条。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儒家思想在传播初期的难点是什么?就是要为主流阶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他们都信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