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讲-15《卷下_钱德洪录》天泉证道(下)
我们上一次讲到天泉正道,主要是就这个事件本身讲。并且把传奇录当中记载了天泉正道这个事件的文字,可以说是随文交易基本上过了一遍。
我们今天我想继续这个话题,主要讲什么呢?讲关于四句教的理解问题。四句叫从传奇录的记载来看,王阳明最后是强调钱德洪王姬,你们二位都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是重生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个四句的理解,除了钱德洪和王畿当年便发生理解上的异议分歧以外。经过王阳明的解释,并且希望秦王二位相资为用,不要各执一边。可是最后我们发现两位仍然是并没有真实的完成王阳明所说的那样相知为用,基本上都是各执一边。也由于这个缘故,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四句在王爵的流传过程当中,可以说是500年来也是意见纷呈。解释各不相同。我们今天怎么来看这四句,我们怎么来做个理解。这里事实上的的确确像钱德洪和王姬那样,是可能存在着两种理解不同的路径的。
我们先简单说几句王龙溪的理解。就王龙溪的理解的理论做一个简单分析。按照王龙溪的理解,既然星体本身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是由心体所发出来的。王阳明早就做过非常清楚的阐释,意为心之所发心体本身是无善无恶的。那么由这个无善无恶的星体所发出来的意,就一定是无善果的。有这个意所关联的物也定然是无善无恶的,所谓的知也一定是无善无恶的。所谓的新生意之物,只要说心体本身是无善无恶的,那么意之物便必然随之而无善无恶。由此可见,王龙溪是把这个四句当作是具有内在根本逻辑关系的一个理论架构来理解的。
就好比是这样子,无三国的新之体是逻辑前提,其他的都是基于这个逻辑前提所引导出来的逻辑结果。那这种可能在理论上来说可以不可以?这样的一种解释论述,王阳明并没有给予否定。尽管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逻辑等等这一类的概念,这一类的说法,但是逻辑并不是一个发明的东西,人人都可以有啊。我们中国人说话并不是说不讲道理。是不是你基于这个逻辑前提引导出这样的一个逻辑结论,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的。那王阳明为什么一方面给王隆兴以肯定,另外一方面又说这是借上上立根之人呢?圣上立根之人,因为本体即是功夫心生内外一起剧透,这个在理论上说是可能的。你深刻的领悟了无上无二心之体,对这个新之体本身的无上无阿有实实在在的内在体征。
好,只要把这个无善无恶的心之体本身落实到表达到、体现到异物所关联的一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