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精读孩子如何学习的第七章,也就是书的197页到211页。这一章作者带着情怀和诗意,建议我们重新审视孩子,重新审视自己。作者还从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张很短,也不难理解。我这里给大家分享的是我读完作者的总结之后形成的三点看法和补充。
第一点是关于责任和控制东西方家长的不同。作者在书中说,科学已经给出了答案,孩子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三岁前的孩子也不是一张白纸,孩子们都很聪明孩子的内在机制促使他们去了解周围的现实世界,他们通过把玩真实世界里的事物来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与关爱他们的人一起游戏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建议作为父母的我们把责任和控制两件事情分开,父母对孩子有责任没错,孩子需要我们的爱心和照顾没错,但是对孩子的责任是否等同于对孩子的控制,等同于把他们保护在我们的羽翼之下,等同于把我们认为正确的知识和方法交给他们呢?我应该让他独自过马路吗?他可以自己走路去学校吗?我应该检查他梳妆台里的抽屉吗?这本书的观点是不需要这样。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责任更在于把他们最终培养成正直独立的成年人,而不是持续依赖我们的婴儿。
在这里,我想专门提一下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对孩子的不同看法。总体上来说,中国爸爸妈妈对孩子更为操心。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很多家庭就完全围绕着孩子,几乎要把家里打造成一个无菌的环境保护,孩子成为家里最大的目标,这种保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孩子。举例说,我们会给孩子穿比大人多的衣服,而国外的看法是孩子火气旺,要比大人穿的少。我们觉得地上脏,孩子会磕磕碰碰,时时都有大人抱着或者跟着。而在国外,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太会走路的孩子自己在地上爬,摔倒了自己就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