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精读-33冯骥才《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2 _ 陈晓兰:如何离开自我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冯骥才的海外游记作品,典型与异文明的初恋。
冯骥才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作家。自80年代初访问英美开始,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欧美国家,多次游历法德、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俄罗斯、意大利、希腊等国,随由随记撰写了游记百万字,有九部海外游记面试。我估计,只要他不停下远行的步履,他一定会不停歇地写下去。
可以说,冯骥才对于旅游不仅有着丰富的体验,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在2010年出版的维也纳情感中这样说,游的最大快乐是遭遇不同,游的目的是发现、感知、享受不同。旅行者突然进入一片不曾见过的、全然一新的天地,遇到完全不同的风光、面孔、文字、语言、习俗、审美、生活和思维方式。这种遭遇让你亮起眸子,竖起耳朵,敞开心怀,感觉空前的鲜活。他认为,跨国旅游就是在异国他乡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与知识,感受不同国家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做有文化的深度旅游者。从文化的立场、审美的角度去选择和发现异文化,体会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活,从美的入口寻找另一种文明独特的本质。因此,旅游游山玩水,看看夕阳,走马观花,叽叽喳喳,拍照购物,穿梭于眼花缭乱的异域风景之间,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享受,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景观表面,看个新鲜热闹,正是大众旅游的特点。而文化的诗意的深度旅游,则要弄明白风景所在的国家,想一想你所看到的一切为什么你自己不同,进而发现风景背后的历史、Z治、文化意蕴,这样才能找到进入另一种文明的入口,就像找到了打开一座城市的钥匙。
冯骥才的游记不仅描绘异国的蓝天碧海、自然名胜,更多地描绘了他在欧洲城市里所看到的历史遗迹和艺术殿堂。比起现代大都市的景观,他更倾心于那些古城小镇,古旧狭窄的街巷、宁静的气氛、老门牌号,被时光磨砺的雕像、艺术家和作家的故居、坟墓、纪念馆。他说,在欧洲各城镇旅游,就是在他们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中遨游,带着文化的眼光去体验,去体验体现在风景建筑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正是这种浓郁的历史风韵,压住了现代物质奢华的浮躁,而且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永远把历史数在人们面前,历史被立体化,融进了现代人的精神中。冯骥才非常强调优秀的历史遗产的价值,他反复的絮絮叨叨的言说着尊重历史有多么的重要。他说,历史是发生过的,他是一大宗不动产,但只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才能化为无穷无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