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通识课-45秋如何改变中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听听多么凄凉动人的一首秋思。确实自古逢秋悲寂寥,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家的眼中,这秋天就是一个感时伤怀的世界。
然而,作为一个地理控星球君,我眼中的秋却一点儿也不萧瑟,一点儿也不寂寥。相反,它是一场元气满满的能量总动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入秋,太阳能量就开始减弱了。随着能量的变化,天空风云流散,大地是草木变色,田地间结满了硕果,动物们也开始疯狂猛涨,候鸟们则振翅南飞,天地万物就仿佛听从了指挥一般,齐刷刷的行动了起来。这统一行动的背后,就是动植物们在进入冬天之前,为了保存能量而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能量保卫战,接下来就和星球君一起深入一线去看一看这场能量保卫战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这场能量保卫战的总指挥,来,请跟着我抬头,望向1点5亿千米外的太阳。没错,就是他在太阳的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并慷慨地向四面八方输送能量。然而作为太阳能量接收者之一的地球却不是一个公平的分配者。在地球的不同的区域出现了巨大的能量贫富差距,这就为我们今天有关秋的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能量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在于这地球它是个球。当太阳的光芒照耀这个球的时候,直射的地方能量集中,而斜射的地方能量分散。此外地球也并不是一个端端正正的在接收着阳光的沐浴,而是以23.5度角的姿势斜歪着身子,当地球保持着这样的斜歪姿势,绕着太阳公转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就会在地球南北纬23.5度之间来回的移动,于是四季的轮回,春夏秋冬就这样诞生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这就是一年中的秋分了。秋分之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走向南半球,而位于北半球的中国,每天获得的太阳能量逐日减少,我们今天的主角秋就这样登场了。对于人们来说,秋季是一年四季当中最舒适宜人的季节了。由于太阳的能量的减少,我们首先摆脱了炎热的夏季,感受到的是秋的凉爽,气温不冷不热刚刚好,不仅是温度适宜,空气也清新。在经过了夏天雨季的集中冲刷之后,秋季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也大大减少,大气变得十分通透。因而无论是白天的云朵、蓝天,还是夜晚的月亮、星星,都变得无比清晰。这也就有了李白笔下的秋风清秋月明秋风秋月之外,秋水也美丽动人。随着秋季降水的减少,河流不再是夏天那种泥沙俱下的洪流,此时的水源补给来自于洁净的地下水。因而秋水变得清澈明亮,仿佛美丽女子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