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04结论:你有没有偷换结论
上一讲我们讲论题这个要素的时候,提到检查论题跟结论是不是匹配,是检查思考完整性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这一讲我们就跳过论证,先把结论这个要素讲了。不过论题、论证和结论三根小棍子是要首尾对齐的,所以在讲结论之前,我们也还是需要先引出论证这个概念。
在英文世界里,论证这个词儿对应的单词是argument,这个单词同时也有交流意见甚至争吵的意思。所以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抬杠思维的人,有时候误解也就是从这里来的。但在批判性思维的语境里,论证可不是争吵和交流意见,他指的其实是支持一个判断的推理思路或者推导过程。如果说问题是你在讨论什么,结论是你的观点是什么,那么论证其实是你的理由是什么。论证这根小棍子负责把论题和结论给衔接起来。
说到这儿,我要告诉你关于结论这个要素第一件重要的事儿了,那就是必须有论证支撑的观点才有资格被称为结论。你可能想说观点、结论呀、看法呀、判断呀,这些词儿说的不都是一回事吗?在日常口头表达的时候,他们确实经常被混用,被当成一回事儿。但从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看,结论的结其实还有总结结尾的意思。
结论是一种总结性的判断,需要经过推导和论证才能得出的,而观点和判断却不一定带有论证的支撑。如果有人只提出了一个观点,却没有提供论证,没有分析推理的过程的话,这就只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纯观点,不能算结论,这就是在一个完整的思考里论证这个要素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观点,应该马上问你这个看法有什么根据?这其实就是在问你,这个看法有没有论证支撑追问看法的根据。这个问题能帮你规避很多无效的争论,如果有论证支撑,我们就可以往下走,去评判思考的其他环节质量。如果对方答不上来,你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个观点没有论证支撑,没必要深入的审视和评判他了。
如果非要去评判一个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局面很可能会变得像小朋友吵架,只能不停的重复观点和反观点。我比你厉害,我才比你厉害,反弹再反弹,这并不是在拼事实和逻辑,而是在拼什么耐力和音量。互联网上有一个戏谑的当代哲学梗,叫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就是说的这个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主张大家都要训练一下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的原因。而如果吵架的小朋友当中有一个说我比你厉害,是因为我投篮的命中率是70%,而你只有30%。
这就是把论证过程摆出来就可以审视了。所以我们强调一遍,面对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