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29溪山清远图
这讲我给你介绍南宋画家下归的西山清远图。前一讲我们刚刚说过马一角下半边,其中的下就是下规。后世人常常说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所以他们画的山水只画一半下规善于画长卷。西山清远图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现在藏在博物院,作品宽46.5厘米,长度接近9米。注意这不是一件卷本作品,而是纸本的,是用十张纸拼起来的。这么长的一件水墨山水画,在纸上非常壮观。这件西山清远图有峰峦,有山石、有竹丛,竹子和树林中又掩映着一些寺庙、村舍、渔舟、远帆等等。
作品一共分为三大段。我们从右往左看去,一开始好像有些朦朦胧胧的空蒙山色,用的是淡淡的墨色轻轻渲染,勾勒出来的近处则是一些山石。接着出现了一片非常茂盛的树林,把一座寺庙围在当中,这种笔法被称作密不透风。过了密林之后,下过一切淡漠,一扫把你推到了一片辽阔的空间,水平面上有一些山,远远的,淡淡的,似乎是毛笔占了几乎不可见的一点点墨,柔柔的勾勒一下,这样的淡墨处理与刚才的密不透风相反,叫疏可走马。哪里是可以走马呀,航空母舰都可以开过去,真是太空旷了。所以下归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有戏剧性效果的差异性视觉体验。
先带你走进密林中的寺庙,感受寺庙的香火,然后离开寺庙之后,使你放眼水面感到心旷神怡。你的眼睛带着你的精神遨游于山水之间,正在你享受这个空灵悠远的境界的时候,突然在第二段出现了一面雄壮的峭壁,峭壁旁边有几艘船从远方慢慢过来,船帆鼓得满满的,可能是游人归家,也可能是商队带来了货物。注意,这里体现出了远和近的推移,又是一种对比。在巨大的山岩之下有一些行人,山下还有观景亭。你看这和北宋的山水画不一样了,北宋的山水画有大山,有主峰,有行人,有小桥,但是没有栏杆围起来的观景台,供文人骚客坐在那儿看风景。我在看风景,这个自我的意识是南宋的概念。过了这片山之后,有一座架的很高的桥,桥上还有个亭子,亭子里也有人坐在那儿在观赏着水面和山景。
接着就是第三段,第三段是很多陡峭的山峰,在远远的山峰那边还有一座窄窄的桥。一个人从桥上走过,到这里大井又变成了小井,最后落在一些树丛上,这幅画就结束了。我们再快速回顾一下这件作品,这张画先从远山开始,接着远景和近景交织,慢慢远景就淡去了,接着突然抛来浓墨渲染的寺庙和密林,没等你看清楚,又推出了飘渺的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