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中的心理学密码-13纠缠1:父母和孩子成了“冤家”怎么办?
上节课我们讲到家里迎来了孩子之后,解决挑战的关键就是保护好夫妻共同体。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一讲家庭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怎么来划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
家庭关系中的心理学密码-13纠缠1:父母和孩子成了“冤家”怎么办?
上节课我们讲到家里迎来了孩子之后,解决挑战的关键就是保护好夫妻共同体。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一讲家庭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怎么来划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
其实前面的课里我们已经讲了边界这一个概念。如果把自我比喻成一个紧挨着的细胞,而把情感比喻成不同细胞之间流动交换的物质,边界就很像细胞膜,它既能把两个细胞分开,又能支持彼此之间的物质传递。和夫妻之间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应该有合适的边界,所谓合适的边界,就是父母和孩子既能够看见彼此的情感,但又不对彼此的情感过分的敏感。既能够共享生活,又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对孩子有规矩和教养,又有包容和爱,并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各自独立的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大,而共享的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那么什么是不合适的边界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的边界过于清晰,就好像细胞膜变成了铁板一块,完全没有物质交换的孔,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边界也会变成密不透风的墙,这个时候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变得生疏而冷漠,这种情况我们后面的课中会讲到。
另一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过于模糊,他们就没有办法清晰的区分你我,他们就会对彼此的情感过于敏感,很容易在两个人之间产生又爱又恨,靠不近又离不开的关系,这就是关系的纠缠。在这样的关系中,父母和孩子很容易变成冤家。这讲我们就来讲关系纠缠的其中一种情况。因为孩子没有和父母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所造成的关系的纠缠。
没有稳定的依恋关系为什么会变成关系的纠缠呢?让我们先从依恋讲起。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在妈妈怀里睡觉的场景,两个人呼吸连着呼吸,心跳连着心跳,就好像两个人变成了不可分离的一个人,孩子看妈妈,妈妈也会看他,孩子冲妈妈笑,妈妈也冲孩子笑。这种亲密互动中构建出来的最深刻的情感联系就是依恋。也许你会想,是不是这种紧密的依赖关系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不清晰,造成了关系的纠缠呢?并不是,安全的依恋首先给了孩子必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能够去发展他们自己,从而避免了关系的纠缠。只有当安全的依恋关系被破坏时,孩子反而更容易跟父母纠缠在一起。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如果父母给我们的爱足够稳定,我们会慢慢获得一种父母都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代替真实的父母,变成我们安全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