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现象-13改变自己:自我服务的偏差:我们为什么这么自恋?
你觉得你对我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这上万收听课程的人当中排在什么位置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水平在中等偏上。那就出现一个问题了,既然是中等偏上,就应该只有小部分人,又怎么会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个水平上呢?所以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认知是不够准确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在自我认知时的一种习惯,我们总是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比较好的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总会自我感觉很良好,就像你的朋友总会吐槽你把他给拍丑了,而你自己又总会抱怨让你落选的那个面试官是瞎了眼才会错过你这么一个最合适的应聘者。
在美国进行的大学生自尊水平的调查当中,问卷得分最常见的分数居然是满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参与者都认为自己拥有完美的自身水平。这就是我今天要与你分享的一个特别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做自我服务偏差。有点像我们说的自恋,就是我们总是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感知我们自己,甚至会脱离客观的事实。
一种最常见的自我服务偏差就是自我恭维。所谓自我恭维就是在许多主观评价方面,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水平要比平均水平高。这看上去与我们在上一个单元里说的习得性无助有些冲突,因为习得性无助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而自我恭维却表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通常偏高,认为自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他们并不是同一个心理体系中的概念。但简单说起来,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有没有受到过打击。
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有自我恭维的倾向。但如果不断的受到挫折与失败,一次次的尝试都得不到你预期的结果,那么你很快就会慢慢的习得这种绝望感,最终变成一个习得性无助的人。所以对于那些自恋的人,也就是自我服务偏差倾向比较严重的人,如果他们反复遭受挫折,可能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因为他们通常对自己的预期是比较高的,在失败面前更容易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变得丧气很重。
如果你留心观察,你真的会发现自我恭维的倾向在你生活中其实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