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家学思考-10上:叛逆也是被允许的
在过去的几节课中,我们认识或者了解了好几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思考。这节课我们还是从科学家的故事出发,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思维。
这个故事和电与磁有关。在故事开始之前,我想先问问你,你知道是先有电还是先有词吗?电与磁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在电磁研究的初期,人们普遍认为电和磁是毫不相关的物理概念。直到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做了一个实验,他发现给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便会发生偏转,这就证明了电流是可以产生磁场的。从此电和磁之间被架起了一座桥梁。我给你找了一张图片,方便你理解。
此时一位英国的物理学家知道这个实验之后非常兴奋,不过他并没有在这个实验思路上花费太多心思,他反而转头去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反过来磁场是不是同样可以产生电流呢?于是这位科学家就开始着手实验,试图证明电和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然而这并不容易,无数次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可他并没有放弃最初的设想,用了整整十年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他将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这时用于检测电流的设备上指针出现了轻微的转动,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此是可以产生电的。这位英国物理学家的名字叫做法拉第,而这个伟大的实验正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实验。我给你找了一张他的照片,你可以看看他的样子。主流科学界认定这个实验成功的利用磁力把动能转化为了电能。人们也是在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当源源不断的电能可以被人们使用时,人类的一只脚便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的大门。这样的发现和发明无疑是惊天动地的,而这份惊喜正是法拉第的逆向思维带给我们的。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类的思维是有方向性的。这件事没有引起大多数人注意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有这样一种惯性,那就是对于熟悉的事物或者观点,我们经常不自觉的按照原有的经验和习惯看待问题,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进行城市化的思考。这种思考就像飞驰的汽车,即使松开油门,汽车还是会借着惯性继续前进。而在惯性思维的视角下,逆向思维违背原有的思维方向,就像是推着汽车倒着走,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