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40讲-31要自由,还是要安全? 弗洛姆论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
“不自由,毋宁死。”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如是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裴多菲如是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认可的自由,“无所待而游无穷”是庄子向往的自由。
人格心理学40讲-31要自由,还是要安全? 弗洛姆论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
“不自由,毋宁死。”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如是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裴多菲如是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认可的自由,“无所待而游无穷”是庄子向往的自由。
古今中外,不管人们认知的自由有多么不同,都不影响他们把自由作为重要的人生追求或者理想人格的核心组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经常为人类愿意为自由所付出的一切而深深动容。当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在被斩首前高呼,当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逃出监Y后在大雨中震臂,仿若一只重获新生的鸟儿,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我想,每一个为之热血沸腾的人都不会否认,自由是个值得以生命为之而战的好东西。没有人愿意被剥夺自由。被监禁是对罪犯施以的惩罚,而如果有人无故被限制自由,如像牲畜一样被铁链所束缚,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愤慨,愿意为他奔走呼号。
生而为人,自由就是组成生命乐章的音符,再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胜过它的光彩。然而,当自由置于天平的一端,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匹敌吗?如果人生有两个按钮,一个指向自由,而另一个指向安全,只能择其一,你会做何选择?
自由、对安全,在这二者间犹豫、徘徊、纠结的现代人,成为了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的研究对象。他致力于搞清楚,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但许多多人却害怕这样做。为什么人们要让渡甚至放弃自由,让自己的生活受制于环境、他人、Z治意识形态或非理性情绪?
1900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弗洛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他走上未来的思想取向和专业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件事情是他儿时迷恋的一名25岁女子自杀身亡。他是一位画家和唯一的家人,父亲感情深厚。一天,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几天后,这位年轻的艺术家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自杀让弗洛姆迫切的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走到如此极端的地步。他向弗洛伊德我的精神分析寻求答案,日后他接受了多年的精神分析训练。
第二个决定性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的激进与仇恨,民族主义的阴影迅速划分为我们与他们的阵营,以及我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卑劣的。这些信息令弗洛姆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