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30杨振宁:做自己的奖预言家
我今天要给你讲的这位科学家就是在很小的时候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够拿到诺贝尔奖。巧的是他还真的做到了。这位科学家叫杨振宁,是咱们中国的科学家。据说在杨振宁十二岁那年,他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叫神秘的宇宙的书。里头讲了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又是怎么研究宇宙的。杨振宁被书中的内容完全迷住了,书里头说这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获得了世界上最厉害的诺贝尔奖。那天,杨振宁一回家就跟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当时父母只当他在说大话,没想到二十三年之后,这句大话成。一九五三年,杨振宁如愿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才三十五岁。
小时候的杨振宁很喜欢看名人传记,他看了一本叫数学名人传的书,和咱们这门课程差不多,咱们讲的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会讲一些科学知识,而那本书呢讲的是数学家和数学知识。杨振宁不仅自己看,还把书里的内容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听。弟弟妹妹们特别的佩服,杨振宁也很听他的话,杨振宁就负责教导他们学习。据说那个时候杨振宁想了一个假奖励的办法,那就是每次弟弟妹妹取得了好成绩,就会奖励给他们吃一颗花生米。不过我跟你说一个小秘密,杨振宁的弟妹们说有很多花生米一直到杨振宁出国留学都没有兑现过。
杨振宁出国留学,先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后来又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研究。这个普林斯。论研究所有点像我之前提过的玻尔研究所,他们奉行的理念也是兴趣第一,只要你是优秀的研究者都欢迎你来,随便你想研究什么都可以。研究所还会每个月给你发很多的钱,资助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咱们国家有很多的学者都在那儿工作过,杨振宁就在这个研究所取得了特别多的学术成就。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研究环境里,杨振宁的灵感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其中一个就是后后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名字有点奇怪,他叫宇称不守恒。宇是宇宙的宇称,是对称的称。在这儿我要特别给你讲一下对称这个概念。什么是对称呢?嗯你看啊,咱们人如果顺着鼻子画一条线,那么左右两边都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虽然有一点点差别,但是两边的脸看起来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说明你的脸是对称。再比如说你站到镜子前面看自己,你和镜子里的自己也是一样的,这也是对称的。你可能会说了,老师,这有什么难的还要特别拿出来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