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课-31《大猩猩》与《穿越魔镜》与孩子一同发现神奇
上一集讲到大猩猩的故事打动人的力量,今天我来聊聊这种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上次我特别讲到这本书让人感受到的家庭中的情感关系。比如故事中安娜的妈妈缺席了,很可能是去世了。我们想象故事的前半部分,爸爸对安娜不管不顾的状态,很可能是因为她沉浸困在伤痛之中,他把自己埋在工作当中,不忍心去注视女儿,因为这可能勾起他痛苦的回忆。当然这只是猜测。故事的中间部分,我们看到大猩猩带着安娜一起去玩儿,这里也有暗示,大猩猩可能就是安娜的爸爸,因为他穿着爸爸的大衣,戴着爸爸的帽子,大小刚好合适,有好几个镜头,安娜不是牵着大猩猩的手,就是依偎在大猩猩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说,大猩猩是安娜心中渴望的爸爸的形象。
安娜和大猩猩一起吃宵夜的画面正好与前面安娜和爸爸一起吃早餐的画面相呼应。他们隔着一张桌子,坐的相对位置也是一样的。但安娜与大猩猩特别的近,安娜和爸爸感觉特别远,大猩猩感觉特别暖,爸爸感觉特别冷。画面中的各种对比特别强烈,让人在比较之后忍不住要问,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那样呢?这幅画面中大猩猩在吃香蕉,面前还摆着一大盘香蕉,这恰好又与后面那幅爸爸邀请安娜去动物园的那个画面相呼应。因为爸爸的牛仔裤后裤带里恰好插着一根香蕉,所以我上次说这也许暗示着爸爸就是大猩猩。大猩猩是安娜理想的爸爸形象,所以爸爸决定努力当好这个角色。
不过你如果要追问,安东尼布朗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看过很多遍这本书,也想过很久,至少在我看来事情就是这样。但安东尼布朗在文字里什么也没说,他在图画里仅仅是暗示,你完全可以做别的解释。这恰恰就是安东尼布朗最具特色的叙事方式,也是最迷人的地方。
那么和孩子一起读这样的书,怎么读呢?是不是就是像我现在这样把图画的细节找出来秀一秀,然后告诉孩子我是怎么看看的,我是这么猜测的,或者肯定是这个样子的。不不不,肯定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就没意思了。几乎就把安东尼布朗的书都毁了。
阿甲在这里说童书,反反复复强调主要是说给大人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