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道德经》-42有生于无
今天我们来讲道德经的第40章,这一章的文字非常的少,但是他其实非常的重要。因为他在讲道的品德到底是怎么样的,或者说道是用怎么样的一种德行来执行或者说运行的。而且它也是后面几章的一个前言,我们接下来一句一句的来解读这一章。
第一句反也者,道之动也。字面意思就是反,就是大道运行的规律。这个反有三层意思,或者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个字。
第一种解读这个反字可以理解成为往返循环的意思。我们在16章里面讲过,天道缘源,各复归其根。在20章里面讲过,大约是是曰远远曰反。在老子的眼里,道永远是循环往复的,虽然它无边无际,但是终究会返回来。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就比如说太阳东升西落,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作为人也有生老病死,国家有兴旺衰败,这些都是循环往复的规律。
反的第二种解读方法就是对立相反的。这个在第二章里面老子讲过,一长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很远。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反复提到的一个相对论,或者叫阴阳观。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事物而形成的。
第三种解读,这个反可以理解成为物极必反。宇宙的万物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到达一个顶点,或者说到达一个极限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个在前面第36章里面讲过,疆域西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就是物极必反。
第二句,弱也者,道之用也,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道是用弱的法则来治理整一个宇宙万物的。也可以理解成为弱就是道德品德的表现,是手法。那为什么要说道德品德是以弱的形式来表现的呢?我们前面一直在讲道顺其自然,虽然它生成了万物,但是他却留给了万物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干预,不主宰,也不把他们据为己有,也不让他们受制于自己的力量,而且以一种虚无的、安静的、包容的、柔软的态度来治理整一个宇宙的万事万物。就比如说宇宙空间是柔弱的,所以刚强坚硬的星球才可以在里面运行。我们能够自由的行走,是因为空气也是弱的,即便它产生一点阻力,这种阻力也是非常的小,如果把我们的人埋在泥地里面,那我们就不能动了。用更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就像我们穿衣服,面料要柔软的,这样的衣服才不会影响我们的行动自如。那如果我们穿上了坚硬的盔甲,那种感觉会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