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哲学课-27快乐和幸福有何区别?
今天我们来聊聊幸福。幸福不是生活的甜味剂,而是根植于人性的一种追求。英国哲学家密尔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做快乐的猪,还是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也就是说,人和动物的追求是不同的,当我们探讨幸福时,我们探讨的是人的幸福,而非动物的快乐。
在中国哲学中被尊称为一二圣的孟子也说过,食色性也。不可否认的是,石兽不仅是人的本性,也是大多数动物的本性。但孟子认为,人作为天地间的万物之灵,还拥有良知。良知或者说道德可以被看作人的一种独特本性,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西方哲学对于人性的规定和中国哲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著名定义来自于亚里士多德,他将二人规定为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此外他在形而上学这本书的开头还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所有人安其本性,都在追求知识。这句话也许会令我们感到困惑,追求知识怎么可能是人的本性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追求幸福与追求知识之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而这两种追求都是根植于人的本性。如果我们将上面这句话改为所有人安琪本性都在追求幸福,那么想必反对的声音就会小很多了。
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吃零食与看动画片也许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即便他甚至不知道幸福这个概念,但追求这种生活方式的自然倾向是很强烈的。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放寒暑假也许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学业有成也许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成家立业也许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孩子乖巧懂事与事业成功也许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老年来说,身体健康与儿孙满堂也许是最大的幸福。
不同年龄的人都在追求一个或者多个大的人生目标,这些目标最终都指向他们所理解的幸福。但为什么所有这些追求都指向同一个东西,也就是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与人的本性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追求幸福与对幸福进行反思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当我们还处于同志状态的时候,我们还不具有反思能力。同志状态是一种天真烂漫的状态,而对幸福的反思意味着我们已经摆脱了同志状态。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