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音乐赏析-22走出非洲与约翰.巴里 上
在本期节目中我为大家介绍电影音乐作曲界另外一位泰斗,那就是johnbarry约翰巴利,以及他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电影,音乐作品走出非洲。
这部电影配乐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很多电影音乐创作。它厚重的管弦乐配器以及舒展的旋律,在很多电影音乐的感情片段处理中,甚至成为了一种标准格式。令人惊叹的是,作曲家约翰巴黎几乎在他每一部重要的电音乐作品中都能树立起来一个新的电影音乐创作的里程碑。
走出非洲是1985年12月上映的美国电影,改编自卡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到肯尼亚。在这段期间的生活与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了一段离经叛道的感情故事。该片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共11项的提名,并最终拿到了包括最佳配乐在内的七个奖项。这也是走出非洲成为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爱情电影之一。而电影中的配乐也被多次的不停的翻录出版,在今天仍然有着不错的销量。
走出非洲的电影配乐也是遵循了早期文艺电影的惯例,作曲家约翰巴里也并没有为这部电影创作了太多的音乐主题,而是把现有的音乐主题在电影中不停的循环发展,用在各个场景中。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配乐名字叫做flyingoverafrica,中文可以译作飞越非洲。这段音乐除了有着厚重的管弦乐肢体,同时加入了大段的女声合唱部分。
这段音乐由开场时的电影主题音乐改编而来,我们也可以把它认作为电影中的爱情主题。当男主角丹尼斯驾着飞机把凯伦带上天空的时候,俯瞰着广袤的非洲大地,这缓慢而优美的旋律对女主角心中饱满的激情营造出了非常好的情感铺垫。在这里,电影音乐对于感情的描写是含蓄而有张力的,它不同于大部分电影爱情场景中那些明快的大调性写作,而是更多的在一级大和弦和四级小和弦中互相徘徊。音乐的色彩也相对比较暧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电影配乐对于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也埋下了一些伏笔和遇事。在这段配乐的转阶段,我们也听到了非常具有小调色彩的音乐动机,这种明暗交织的写作处理也让我们联想起约翰威廉姆斯在星球大战中的爱情主题的处理方式。随后,这段音乐又回到了明快的大调主题,使得他与整部电影的配乐衔接和呼应了起来。
有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改编自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但单纯就旋律以及和音肢体的发展来说,两者并无太多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