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学点二战史-005奇袭法国。
第五集。进攻开始后,德国空军则全力支援陆军各兵团,特别是在主攻方向上突击的坦克军。**方案的宗旨是速战速决。德军统帅部极力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当时德军被法军阻挡在马恩河,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这一次,德军希望利用突然袭击,集中使用坦克和飞击,在主攻方向上形成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赢得速战速决。然而,**方案也充满了冒险性。赢得这一战役的关键,几乎完全取决于德军能否顺利通过崎岖狭窄的阿登山脉。
阿登山脉便是峡谷重严峻岭,树木丛生,道路狭窄逶迤,途中还有一些瓶颈式的桥梁,完全是易守难攻的天险。约德尔将军后来在纽伦堡受审时承认,如果法军不向比利时推进,而是坚守阵地的话。庞大的德军主攻部队很容易在此受阻,那么整个战役就可能失败。
遗憾的是西方盟军对德军这一作战计划事先毫无察觉。法国情报机构指导德军在自北向南调动,并且在莱茵河中部地区进行架桥活动。但是,法国参谋部并没有理解这些情报的重要价值。法国陆军总司令甘卫林将军认为德军不可能在阿登地区发动进攻,因为德国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兵器突破该地区的屏障马其诺防线。
他推测,德国可能经过比利时或是瑞士,对北面或南面的英法军队实施突击。因此,法国指挥部把英法军队派到比利时平原上去,在远离法国边境的地区建立牢固的防御。
西方盟军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持久的阵地战的假设之上。而德国准备的却是一场闪电战。
一马平川的比利时平原,只不过是一个次要战场而已。
直奔比利时阵地的西方盟军,如同一株自己拔松了树根的老树,以便更容易让狂风把它吹倒。那么,西方盟军到底握有多少可以御敌的兵力呢?
1940年5月之际,法国动员了570万人,其中60万人为外籍军团。在西北战线上,法国布置了224万守军,另有七个师扼守毗邻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八个师驻守北非,三个师不防在晋东,三个师在挪威作战。
与西线德军对垒的有94个法国师,加上十个英国师。在纸面上,英法盟军在兵力上只是略逊于德军。
如果加上比利时的22个师和荷兰的九个师,则西方盟军的兵力还略占优势。
然而,双方的装备差距却十分明显。三个法国装甲师对阵十个德国装甲师,35个法国正规师对阵46个德国正规师。法国步兵人员不满,俄装备也不完全,防空设备半新半旧,运输主要依靠征用来的民用车辆,型号也参差不齐,数量严重不足,主要的运载动力仍是马匹。
而英国到1940年5月时,仅仅动员了150万人。英国远征军的很多士兵直到抵达前线才售完军训,英军的装备也不齐全、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