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有话好好说-04关键对话|深度话题: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情,如何讲解
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儿,如何讲解真实的表达自己才能和孩子好好说话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蓝海,欢迎收听我的亲子沟通类课程,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儿,如何讲解呢?这个事儿每个人都会发怵。
跟孩子有话好好说-04关键对话|深度话题: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情,如何讲解
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儿,如何讲解真实的表达自己才能和孩子好好说话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蓝海,欢迎收听我的亲子沟通类课程,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类似生死这样有深度的事儿,如何讲解呢?这个事儿每个人都会发怵。
有一个特别著名的作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向死而生。因为每个人面对死亡都是一样的。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没有办法回避的事儿,是每一个人都要去面临的生命的终点。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死亡以后,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规划我们的生活。
死亡教育在美国已经发展了近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贺蒙费费尔在1959年的时候发表了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之后,美国就开始在大学把死亡教育变成了一门正式的课程。现在死亡教育作为一门必修的课,已经在全美的大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普遍执行。此音频仅供我群内部交流使用,更多知识共享请联系唯1QQ1634942508免费体验。
举个例子来说,加州曾经作为美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地区。但是他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死亡课程以后,一直到1994年,自杀率比1970年降低了39%。而在同时全美其他地区的自杀率则增加了一倍。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可以坦然大方,不回避的来和孩子来讨论死亡这件事儿。这样让我们可以对生并有积极的思考来帮助孩子。并且正是因为我们对死亡的这样的理解,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保护环境,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进行保护,因为大自然也是有生命的,那么在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开启我们的人生,去丰富我们的人生?死亡教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及我们周围的人。
当我们去和孩子谈死亡这件事儿的时候,有以下几个原则,我把它总结叫做三要三不要。第一要理解不要责怪。当孩子表现出对于死亡的害怕或者好奇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去理解他们的害怕和好奇,而不是去责怪他这个东西不好,你怎么能好奇呢?你怎么就这么害怕呢?这是什么事儿?
我们首先要做到理解,第二要坦诚而不要回避。死亡不是一件忌讳的事儿,也不是大家都不能说的事儿。反而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坦诚的去告诉他,并且还包括可能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开口的这种情绪,也需要坦然的承认而不是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