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框架效应:带你看...正文

框架效应:带你看懂双11,全是套路!

发布于5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框架效应:带你看懂双11,全是套路!
文/龙爸开讲

框架效应:带你看懂双11,全是套路!


一年一度的双11又要来了,各个电商开始疯狂地向我们抛诱饵。

那我先来打个预防针吧,带你看看促销策略里的心理学套路以及一些有趣的消费心理。

1
同样便宜10元钱

我先请大家设想以下两种情境。

第一个:现在你计划买一个记事本

你发现:这个记事本在你家楼下的超市售价是15元,而在离你家20分钟路程外的另一家超市,同样这款记事本只卖5元钱。

我问你:会不会愿意多花20分钟去买这个便宜的记事本呢?


第二个:现在你计划买一台电脑

你发现:这款电脑在你附近的电脑城售价是8000元/台,而离你20分钟路程的另一家电脑城,同款售价是7990元/台。

那你会不会愿意多花20分钟到便宜的那家去买电脑呢?


当我告诉我的学生时,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是:

愿意多花20分钟的时间,去买一个5元的笔记本

却不大愿意多花同样多的20分钟,去买一个7990元的电脑。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对不对?

经常算计着今天楼下大白菜是不是又贵了一块钱?或者某宝上买二送一的活动有多划算,又或者某东上凑够多少可以打折包邮……

但是很多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你在这些零碎上的节省,很可能只是商家的促销套路而已。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框架效应”。
当然,也有人称之为“诱饵效应”。

2
框架效应

其实,我们的任何决策都是基于已获得信息的

在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会权衡哪个选择能带来最大的收益,或者哪个选择会带来最少的损失。

但是人脑毕竟不是电脑,对收益或损失的感知,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们常常会受到参照信息的影响。


就像上面的案例中,同样便宜10元,

放到15元的价格上,那就是妥妥优惠了67%,等于打了近3折

而放到8000元的价格上,只折扣了1‰,跟掉了一分钱差不多,谁会去拾?

而实际上,它们是一模一样的10元钱,对不对?

这些背景性的决策信息,就成了我们的决策框架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简直就是框架效应的“活教材”——

话说有一个人生了重病,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

然后,他的家人问医生:这个病还有的治吗?


第一个医生,按照“幸存率框架”说:

哎呀!这个病很棘手啊!只有3%的希望

不过,我们会努力救治他的

可惜经过治疗,这个病人最后还是死了。

但他的家人的感觉还不错,认为:这个医生非常负责,在那么小的生存率下,他还在努力医治


而另一个医生则是按“死亡率框架”说的:

这个病很棘手,有97%的可能会死掉。

不过呢,我们还是会努力救治他的。

最后这个人也死了,可是他的家人的反应那可就大了,他们认为:这个医生没医德,是在捞死人钱

所以他们去医闹了。

3
框架效应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当中呢,我们的很多购买决策,都不过是框架效应给我们挖的坑。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给大学生展示了《经济学人》的两套订阅方案:

  • 第一套:只订阅电子版$59/年;订阅电子版+印刷版套餐,$125/年

  • 第二套:只订阅电子版$59/年;订阅印刷版$125/年;订阅电子版+印刷版套餐$125/年

你可能会问: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第二套方案中的印刷版印刷版+电子版的价格是一样的吔!

没错!它们就是一样的价格。


如果是你看到这两个方案,你会选择哪个套餐呢?

在第一种方案当中,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电子版,只有1/3的人会选择电子+印刷版套餐。

但是在第二个方案当中就完全不同了,当我们增加了一个印刷版一样价格的电子+印刷版套餐之后,订阅该套餐的人从32%上涨至84%


奇不奇妙?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商家真正想卖的,其实就是这个电子+印刷的套餐

如果只是给你提供这个套餐,你不见得会很心动。

但是有了同样价格的印刷版作为比较,你立刻就会觉得这个电子+印刷的套餐,那是真香呀!太划算了!

你是不是这样想的?


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想知道:去相亲的时候带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会提高相亲的成功率

在实验中,他先找了三对长相最相似的男生和女生的照片。

然后他用电脑对这些照片来进行加工,把其中一个人的照片搞得难看一点点。

比如移动一下鼻子的位置,使得脸部不太对称,或者是把眼睛弄得一个大一个小,再或者在脸上弄出一些疤痕……

然后,他把三张相片——

本人扭曲过的照片本人的原始照片、与他比较相似的另一个人的原始照片

同时呈现给被试看,然后问他们:最想和其中的哪个人约会?

艾瑞里发现:75%的人会选择扭曲过照片的那个人的原始照片,而不是另外一个人

他认为这是因为:

一个形象稍欠完美的人的存在,给我们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参照

从而,我们会选择那个更为完美的人

换句话说,这张加工过的扭曲图片,成了引诱对方上钩的一个诱饵

艾瑞里最后给出的约会建议就是:你要带上一个同伴,外表和你基本相似,但是要比你稍微差一些

这样的话你就给你相亲的对象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她会把你和稍逊于你的那位朋友进行比较。

那位作为诱饵的朋友,会明显提升你的印象分。

4
框架效应产生的错觉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跟框架效应类似的错觉——艾宾斯错觉

请看下图。
你是不是觉得左边的橙色圆圈,要比右边的橙色圆圈小很多呢?

但是实际上,它们是一样大的

问题出在周围的灰色圆圈上,是这些灰色圆圈的大小导致了我们的错觉。

000.jpg

你看这和我们在做决策时的框架效应是不是一样的呢?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从很多关系中判断,是选择A还是选择B呢?

而选择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点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文初那个买记事本和电脑的例子。

你之所以愿买5元的笔记本,觉得很赚,因为你的参照是15元。

但是对于省10元的电脑,你的心理感知会远不如记事本,因为你的参照点是8000元。

同样的,如果白菜的价格涨了1元,你会觉得“好贵哟!”。
但是,如果手机的价格涨了1元呢?你会觉得贵吗?

你品品~~


所以说,你在生活当中省下1元、2元乃至10元的决策,并不能说明你是精明的消费者。

如果能在大笔消费上节省下零头,那才是真牛!

双11马上要开始了,买一些确实折扣比较大的耐用品,还是挺划算的,你说呢?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框架效应:带你看懂双11,全是套路!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