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老师偏心是有道理...正文

老师偏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孩子自救的正确姿势

发布于5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老师偏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孩子自救的正确姿势
文/龙爸开讲

老师偏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孩子自救的正确姿势


我一直觉得:在学校里面,老师就是父母

当然, 这主要是针对小学、初中来说的。
如果这两个阶段的老师很好,孩子的人格就会比较健全。

或者说,老师承担了很多父母的工作,比如陪伴、行为示范等。

但是,老师手下的学生太多,一个班至少三四十个孩子,他稍微有一点偏心是再正常不过的。

那么,当孩子遭遇老师偏心时,我们和孩子该怎么办呢?

1
马太效应

我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位国王要出门远行,出门前他给了三位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嘱咐他们说:你们拿着银子去做生意,等我回来的时候,再向我汇报

几个月过去了,当国王回来的时候,第一个仆人说:我拿一锭银子挣回了十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十座城池。

第二个仆人说:我拿一锭银子挣回了五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池。

第三个仆人拿出了一锭银子,说:我怕弄丢,一直藏在兜里没有拿出来过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人的一锭银子拿走,奖励给了第一个人。

这就是国王的治理理念:凡事挣得多的,奖励他多多益善;而凡是少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


这个故事出自《马太福音》。
后来大家就把这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现在来想一想在生活中是否遇到类似的现象呢?

比如:

孩子班里一开始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很可能一直都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而起初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如果没有逆袭的超强动力,就会止步不前,甚至越来越落后。

其实在刚入学的时候,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真正让同学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是:自身的努力程度爸爸妈妈的影响,以及老师的影响
最后一点就是俗话说的“老师偏心”。

我们说,当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之后,老师就大概知道孩子们的水平了,他们当然会更喜欢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不对?


老师的这一喜欢可不打紧,会带来一串儿的连锁反应。

比如说班级上成绩倒数的李雷和名列前茅的韩梅都忘记带作业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狠狠地批评谁?

是李雷,对不对?而韩梅却非常可能得老师的体谅。

老师会态度温和地问她:作业为什么没有带?并耐心地听她解释。

不论韩梅说个什么理由,不管真的不是假的,老师都会更愿意相信她。


那你一定会说:这不公平?老师不应该这样

但是,如果让你当老师,你会做得更好吗?

拿不准,对吧?

态度就是这么一个玄妙的东西,它往往发生在无意识之中。

我绝对相信很多老师并非故意如此,但是,老师就是会下意识地给成绩好的同学更多关注,态度也会更加温和。

那么,老师的偏心会对孩子有影响吗?

当然会了,有时候影响还会非常大。

2
罗森塔尔效应

其实,这种影响和心理暗示有关系。

那么什么叫做心理暗示呢?

比如说在期末考试之前,不断有人告诉你这次考卷很难,你不可能拿90分以上。
于是你内心便忐忑了,结果一出来真的没上90分。

你可能会疑惑了:心理暗示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别人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吗?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真的验证了这个现象。


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介绍过这个实验,在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罗森塔尔找到橡树小学要学生做一个智力测验。
他忽悠老师说:这个测验很神奇,可以预测一名学生未来成绩是否会突然有所长进

不久测验完毕,学校18个班的老师都拿到了自己班上测验得分前十的学生名单。

罗森塔尔是个权威的心理学家呀,所以老师们都信了他的话,也信了他的测验。
他们相信这些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于是每位老师都对这些孩子充满了期待,相信他们在未来的一两个学期里,成绩必然起飞。


等到一个学年结束之后,罗森塔尔再次对所有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结果精彩了:

上次测试得分前十的学生平均智力提升了12.2分,

而其他学生的平均智力仅提升8.2分,差距十分显著。

所以你看,马太效应就出现了,潜力更大的前十位学生明显进步更快,对不对?


但是,你绝对想不起:这个实验就是一次**,why?

第一,这个测验并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所谓“预测未来成绩”纯粹胡扯

第二,得分前十的名单,是罗森塔尔团队随便画出来的,当然“更聪明”也是子虚乌有

可就是——

这样一个无中生有的名单,

让老师产生了一个错误的预期,

结果真的就让这些学生的智力提升了!

很神奇,对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罗森塔尔在教学录像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当老师知道哪些学生更聪明、更有潜力之后,他们会在很多细微之处表现出对这些学生的偏爱
比如更多的眼神交流,更多的微笑点头;这些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

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叫做人际期望,换句话说,就是当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时,你很可能真的能行。

3
老师偏心,怎么办?

那么,对于老师偏心,我们就只能默默接受吗?

当然不是这样。

面对这个问题,还有办法,既然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孩子,那来自孩子自己的自我暗示,能不能?

当然也能。

这种自我期待真的能行吗?我给你讲一个真实事件你就知道了。


在1954年之前,全世界都认为跑完一英里的人类极限是4分钟,不少医生、生理学家都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这个观点。

而此前的记录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几十年都无法突破4分钟,最好的一次是:1945年创造的4分01秒


而英国的田径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偏不信这个邪,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四分钟以内跑完是一公里,而且他在媒体上公然提出了挑战。

经过不懈的练习,罗杰最终用3分59秒完成了一英里的这个挑战。

起初,大家震惊、质疑满天飞。
但是,自从罗杰完成了这个壮举之后,短短的几年里就不断有人刷新他的记录。

你看这就是自我期望的强大力量。


因此,当孩子觉得老师偏心的时候,可以像罗杰那样在内心不断告诉自己“我可以”,那么他就能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改变老师的看法。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老师偏心是有道理的,这是孩子自救的正确姿势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