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良好亲子关系就...正文

​良好亲子关系就是眼里有作业,也有孩子

发布于5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良好亲子关系就是眼里有作业,也有孩子
文/龙爸开讲

良好亲子关系就是眼里有作业,也有孩子


假如我说什么孩子就照着做,那孩子的作业问题就能用简单10句话搞定。

我想大部分家长会嘀咕:做梦呢?哪里有这美事儿!

那咱们就把家长对作业的要求列举一下看看:

回家玩一会儿就写作业;

字要写得认真;

写作业的时候别走神;

错的马上订正;

不会的及时复习;

早点睡觉。

你看,才写了六句话,几乎就概括了家长对孩子写作业的全部需求。

那么,如果上面的这些,孩子全都做到了,作业的烦恼还有吗?

会立刻消失不见,对不对?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前提上,很多孩子的作业问题,甚至心理问题,恰恰就出在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上。

1
亲子不互信

事实就是这样,看似几个简单的要求,孩子偏偏就不听,甚至还要对着干。

所以,孩子的作业问题成了痼疾,缠绵多年、久治不愈,而且还会越来越严重。

你可能会说:孩子咋就这样不听话呢?

对,出问题的孩子的家长,就是用你这种句式和语气,说出了最让孩子抓狂且无奈的一句话:

我要求也不高呀,你咋就做不到呢?


其实,作业之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听不进这些话

第二,听进了却做不到

如果是第二种,说明孩子的很多能力没有开发出来,继续做各种训练好了。

反而是第一种,明明是正确的话,孩子就是不听。
这最让家长抓狂了,有种铁拳打棉花的无力感。


实话说吧,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复杂,就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亲子的日常互动成了一种斗争的关系。

所谓的斗争关系,就是——

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听你的;

你不信任我、我也不信任你;

彼此心怀敌意和不满。

我们经常说家长管理作业三大杀手锏:唠叨讲道理贴身干扰发脾气

你看,每个做法都在深深地伤害亲子关系,使双方陷入这种斗争状态。


那么,亲子之间就不能有更好的状态吗?

当然能,我在很多孩子身上已经观察到了这种状态。

他们关注如何找到更好的感觉,关注如何发展自我。
这样就更容易进入彼此合作的状态,成就温暖美好的亲子关系。

那么,亲子之间怎么从鸡飞狗跳转向温馨合作呢?

我这儿有三个办法,快捷有效、屡试不爽。
来,我们一起学起来。

2
目标里有作业也有孩子

不要有事没事就唠叨,就讲大道理

因为唠叨讲道理是一种负面的沟通方式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家长最经常的提醒恐怕是“应该去写作业了”吧!

虽然家长说得云淡风轻,然而在孩子听来这简直是一记闷雷——“妈呀又要写作业了”,在一瞬间就勾起了孩子对作业浓浓的厌烦感。

这种厌烦感往往并不是来自于作业本身,而是来自于千篇一律、不招人待见的提醒。

也许很多家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提醒隐藏着对孩子的不满和谴责——

这孩子光想着玩,我都提醒你了,你还不自觉,还不马上去写作业?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父母的频繁提醒,在孩子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你的眼里只有作业没有我

如果让家长听到这样的话,通常会反问:那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说到底,这种差劲的沟通是由家长和孩子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

来,我们回溯一下:

家长的目标是:我想让你快点写作业

但孩子说得也没错呀,这个目标里面的确只有作业,没有我这个孩子呀。


那么,怎么设定一个既有孩子又有作业的目标呢?

只需要把家长的目标稍作修改即可——我想让孩子乐呵呵地去写作业

我猜很多家长又在撇嘴了:你逗我呢?去写作业都这么困难,还乐呵呵的去写作业,怎么可能?

其实,这需要选择另外一条路,用积极的沟通方式来达成目标

就说“提前写作业”这件事情吧,咱们能不能给这个提醒翻新个花样呢?

比如——

宝贝,您这心挺大呀,正事都忘了吧。

或者,好了,不玩了,为娘我亲自把你送到书房。

再或者,公子,请您抽空完成作业呗。

其实,很少有孩子真的会忘了作业。
所以,只需要你善意地略作提醒就好。

你看,当我们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如果心中有孩子,他能感受到被尊重、内心舒坦,那么这个提醒就是积极有效的。

根本不需要三番五次唠叨、讲道理。

3
控制情绪不焦虑

大部分家长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心理远远没有成熟。

所以,管理孩子作业最难跨越的门槛就是焦虑、发脾气
用家长的话说:

我知道发脾气不好,但是我就是忍不住。

看到孩子一点点作业磨蹭到深夜,我忍不住想抽他。

然而孩子却不这么看:

本来挺想写作业的,但是莫名其妙被妈妈怼了一顿,郁闷死了。

于是,在咨询中常常参看到这样吊诡的场景:

父母说,你先改。
你改了,我就不发火了。

孩子说,你天天发火,我没心情改。

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每天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戏码就是这样上演的。


实际上,父母和孩子应该守好各自的边界。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不写作业,“我焦虑呀,我恼呀”,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想看孩子你少看就行了嘛。

想管好孩子,先管住你自己再说话。

前段时间,有位来访者说:

孩子做作业磨蹭,经常跟弟弟吵架,跟奶奶顶嘴;

在学校跟同学关系也不好,经常爱哭;

孩子很执拗,老爱跟妈妈对着干……

我对这位妈妈说:你给了孩子太多的负面评价,彼此没有亲密感,你自己先做到情绪稳定,有足够的容错度,才能让孩子慢慢改变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最难做到的恰恰就是情绪稳定

我给她的建议是:觉察+克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的话就到别的房间冷静一会儿。

3
说事儿,别瞎扯

在咨询当中,听家长描述孩子的问题,常常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让人抓狂,充满了无力感。

比如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挺善良的,但就是不认真,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老师说他上课捣乱,写作业遇到困难就想逃

你听听这家长说得乱的,不知所云。

那我就问:你说孩子不认真,说什么听不进去,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家长这才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比如,昨天晚上让他听写生字,结果10个中错了6个。

我想让他再巩固一下,他就是不听,我反复说了好几遍,他都当耳旁风了……气死我了。

听家长这么描述,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那个飘荡在空中的宏大的教育问题终于落地了。


很多家长在处理这种具体问题的时候,总是缺少思路和分寸。

于是,我追问刚才这位家长:

孩子错了6个字,你想让他巩固到什么程度?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不带情绪地处理这件事情?

怎样才能让他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不得不说很遗憾,这位家长搅了1个小时脑汁,也毫无建树。

实际上,是这位家长缺乏就事论事的能力,常常用概括性的问题来吓唬自己。


所以,我们给出的对策是语气温柔、要求具体
比如——

孩子这6个错字当中,我认为你至少有3个字都应该会写。

哎呀~!今晚必须得弄会,怎么办呢?

我有三个办法,你选一个,A、每个字写三遍,B、用手指比划给我看。
C、口头描述字的写法。

这位家长觉得这个方法好!


所以呀,关于孩子的作业问题,不妨主动问自己:

这是一件什么事?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方法是什么?孩子是否愿意接受?

你会发现:这几个问题能快速把你拉回到就事论事的轨道,那问题很就解决有望了。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良好亲子关系就是眼里有作业,也有孩子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