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有理:跟自己和解的4个理由

文/龙爸开讲
拖延有理:跟自己和解的4个理由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敢说自己没有点儿拖延症吗?
这个提问几乎每每百发百中。
不过,既然你能来看我的文章,那至少说明你应对拖延还是蛮成功的,起码是做到了与拖延共生。
实际上,如果你对拖延完全无感的话,也不会来看这篇文章,对不对?
拖延就意味着你知道怎么做,但是偏偏又没做。
1
拖延的道理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拖延也是如此,它有好多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道理。
往往是拖延得越严重,它所匹配的那个情境越是严重。
比方,即将要进入一个危险或艰难的情境,大多数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拖延到最后一秒才行动。
这就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的拖延。
还有一些是泛化的拖延。
个体的整个人都处于拖延的状态中——
从早上起床开始就拖着不起,到晚上睡觉他拖着不睡。
生活当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不拖延的。
哪怕是要发钱,他也懒洋洋地不想去领。
如果你也有这种泛化的拖延,那不妨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点抑郁了。
当然,它不一定严重到了抑郁症的那种程度,只不过是内在的活力比较低罢了。
而内在活力的过低,正是与泛化拖延的伴生现象。
如果是特定情景的拖延,我们就要仔细看看:拖延的背后,到底拖着什么道理,即拖延有理。
这方面,我们还真得羡慕一下动物。
普通的动物跟我们人类不一样,它们不会拖延,想吃就吃、想拉就拉,一点都不纠结。
所以说,要想拖延的话,即便不是人,这种动物的大脑也得复杂到一定程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拖延必定是先经过一番盘算——
正在遭遇一个怎样的情境?
这个情境里对他而言,存在着怎样的挑战?
他目前的资源如何?他的资源应对挑战充足吗?
个体在使劲儿算计了一番才会做出拖延的选择或决定。
所以,别瞧不起拖延,人家正经八百是一种高级的防御机制哩。
2
拖延有理之无法割舍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拖延有理”究竟有了什么理?
拖延有个好处,你只要不做,就能保持一种状态的连续性。
哦?这个连续性是个什么东东?
其实也简单,就是舒适区嘛。
为什么“舒适”成了拖延的深刻原因呢?
就说出去旅游吧。
你说这不是好事吗?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说走就走的旅程”,几乎永远无法成行。
因为旅游对他们而言,就是对连续性的一种打断。
有些人对于连续性有非常执拗的要求。
比如出差换张床,他都会睡不着,我们这儿的方言管这叫“择床”。
换个地方儿就吃不下,哎哟还会生病,这叫“水土不服”。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拖延着不做某事,那就可以维持一种连续性——哪怕这种连续性只是一种幻想,他们也一定要保持它。
其实,在这种拖延里,存在一种与过去无法割舍的联系。
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说有个高中的孩子平时成绩非常不错,模拟考试都在一本线以上。
但是,只要到高考他一定会失败,而连续失败了三年。
那我说他是一种拖延,你信吗?
3
拖延有理之害怕成功或失败
事实上,这个孩子就是在拖延。
只因为他无法割舍原先的生活,想要天长地久地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
所以,他这种拖延的背后,就是一种无法割舍。
当然了,除此之外,这个孩子还有一个情结——害怕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他不拖延了,成功了,那不就意味着和过去说拜拜了吗?
哪怕这个“成功”,不管是周围的亲朋,还是他自己的意识,看起来是值得的。
但是,这份成功确实会带来一系列方面的问题——
除了我前面所说的连续性丧失,还有一个人成功之后,别人对他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自己的期待也会水涨船高,希望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没完没了。
如果你承担不了这样的压力,你很有可能就会拖延这个成功。
还有一种情形恰恰相反,不是害怕成功,而是害怕失败。
这跟刚刚的情形有点类似——
如果我做某事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
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个人能力好差,以后事情不交给他做。
所以,我拖呀拖,一直拖到可能不需要再做这件事,或者是这个事儿干脆被别人做了。
那我就不会被别人认定为一个失败者了,对不对?
所以,如果你特别害怕失败,那你也一样会拖延。
4
拖延有理之被动攻击
还有一种比较广泛的拖延,叫做“被动攻击”。
别人对我们的攻击,如果是主动性的,那么很容易识别。
比如,你走在街上对某个人怒目而视,那对方马上就会跟你确认愤怒的眼神,是吧?
哼!你想战斗,我迎战。
但是被动的攻击可不一样,因为它不容易看出来,需要经历岁月的打磨,才能看得出来。
比如,你交代我的事情,我就是不做。
因为我对你有意见,不想成全你。
所以我就一直拖、拖、拖着,一直拖到耽误你的正事。
这样的话,你就处于不利的境地。
当你处于不利的境地的时候,我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这就是“被动攻击”——我不主动攻击你,而是通过拖延你交代我的事情,实现间接攻击。
其实,这种情形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有时候孩子拖延,他就是在气人。
因为他没有办法明着跟父母斗。
当孩子拖延,作业完不成的时候,会有什么后果?
这个事会传递给孩子的老师,老师肯定要跟家长打招呼,然后家长被老师批评。
这样一来,孩子的被动攻击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所以,经常有一些孩子,他为了能够让家长不舒服,他就搞拖延。
那你可能会想:等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这么幼稚的作法了吧?
现实并没有这么乐观。
很多人长大后的很多想法和行为,仍然是孩子的风格。
他可能还会把领导当成家长,采用同样的方式拖延。
deadline这个词不就是这么来的吗?这种拖延通常是被精心计算过的,在这个最后通牒到来之前,马马虎虎仓促完成,还是会过关的。
如果你的下属都是这样,那你就会经常处于被攻击的状态,很不舒服,但又挑不出大的毛病,太胸闷了。
5
拖延有理之价值观不符
最后说一种拖延,也非常常见。
就是你被要求做的事情,跟你的核心价值观冲突。
这样,你的内在会不断地抵抗、阻碍。
那你可能会说了:我并不知道我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呀?
不要紧。
你只要看看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拖延,往往就能看到你的哪些价值观正在起反作用。
比如,有些人在社交上拖延,而且他们的性格并不内向。
那他们很可能是更重视时间的价值,而把跟人打交道视作低价值的行为。
上面说的都是拖延的消极面儿,那它有没有积极的作用呢?
当然也是有的,比如有个笑话——
一个人想自杀,不过他呢,有严重的拖延症。
所以,他一直想自杀却拖延着没有实施,最后活到了90多岁。
虽然是笑话,但也展示了拖延的积极力量,凡事三思而后行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