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孩子受欺负了吗?...正文

孩子受欺负了吗?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帮倒忙

发布于5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孩子受欺负了吗?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帮倒忙
文/龙爸开讲

孩子受欺负了吗?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帮倒忙


我想每位家长都会有一个相似的心态:只要孩子出门,就会心里一纠一纠的,生怕他在外面受了欺负

那么,万一孩子受欺负了,家长要怎么办呢?

1
被欺负了吗?

实际上,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孩子真的受欺负了吗?

前不久,我和朋友带着孩子们到游乐场去玩。

孩子们在那边玩耍,我们大人就在树荫下聊天儿。

我观察到:

有一个妈妈也是带着女儿在那儿玩,但她可不像我和朋友那么悠闲自在,显得非常紧张。

当她的女儿跟另一个小女孩玩闹时,她们不时会争抢或者互朝对方尖叫。

这时,那位妈妈就会马上跳出来制止。

有个小男孩对着女儿大吼,她也赶紧跑到女儿身边安抚,并大声朝男孩叫道:你们好好玩,不能吵架

……

整个下午,这个妈妈都是全程精神紧绷,频繁地打断孩子们的游戏。

总之,陪伴孩子玩对这个妈妈来说,一定不是一件轻松又享受的事情。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像这位妈妈一样,表现得紧张过度,面对孩子踏入社会、参与合作与竞争,都会有很多的担心和焦虑:

孩子会不会受到欺负?

孩子能不能跟小朋友们和平共处?

孩子会不会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

甚至有没有可能面临着校园霸凌呢?

家长有这些担心和焦虑,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这儿我要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被欺负”的这个概念是比较模糊的——有一些家长眼里的受欺负,在孩子眼里可能只是社交生活中的玩闹而已。

像游乐场的那位妈妈,孩子们本来可以自己玩得好好的。
所谓的打闹和尖叫也不过是孩子们正常的人际沟通。

你认可我这个说法吗?

不信你看,后来那个小女孩玩耍的兴致明显不那么热烈了,注意力也没有办法集中,玩玩这个,碰碰那个,还不时偷看妈妈,生怕她再突然蹿出来。


其实,让孩子与小伙伴们玩耍的真正目的是:在玩耍中,让孩子学会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

所以,我的第二个观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一般性冲突,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绝佳机会
家长可千万不要一刀切地判定孩子受到了欺负,就出面予以制止和教训。

要记住,游戏中的争吵、打闹等这些小冲突是值得重视的学习机会,而不是需要处理的紧急状况。


著名的心理学家茱蒂在《教养的迷思》中说:

在孩子天性的发展中,父母的影响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真正塑造孩子的是他与“同僚”间的关系——这种教育往往发生在游戏和玩耍的时候,孩子在游戏中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回应他人的需求。

曾经有一位妈妈气呼呼地对我说:

刚才我儿子被他同学狠狠地打了几下。

我让他打回去,可是他居然跟我说:没关系的,我们是好朋友

这孩子太窝囊了。

你怎么看这位妈妈的想法呢?

2
要打回去吗?

接着我们谈下一个问题: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帮他打回去

想必这个问题难住了80%以上的父母。

但对我来说,我并不支持孩子把打架作为解决冲突和问题的办法。

因为这容易给孩子造成“父母支持我以暴制暴”的印象,而暴力永远都不是最成熟的做法。

同时,这也容易让孩子时刻面临受伤的风险,长期怂勇、纵容孩子的暴力行为,更容易让他陷入恶性循环,形成无解的教养难题。


那你一定会担心:不打回去,难道就让孩子受欺负?

当然不是,不打回去,并不意味着孩子只能傻傻站在那儿受人欺凌。

我们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最好的方向是:

帮助孩子学习并掌握更成熟、更有效的社交能力,化解他遇到的暴力问题。

这是一种自保能力,也是一种化解问题的智慧。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个策略冷处理,离开现场

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较敏感,反应较强烈,爸爸妈妈可以这么说:

对方喜欢欺负你,是因为他喜欢看到你被欺负后哭唧唧的表情。

有时候,孩子的可怜样儿会引起对方更强烈的欺负行为,并形成恶意的循环。

因此在面对挑衅的时候,我们要冷静地处理,不要一副可怜相,不用回应,应迅速地离开现场。


第二个策略运用幽默,让欺负者没辙

欺负者的目的通常是希望看到被欺负者难过和难堪。

如果我们能够用幽默化解嘲弄,则会让欺负者无法达到目的。

例如有人嘲笑孩子很胖,那我们可以这么回答:

我知道我过重,我会继续运动和控制饮食。
谢谢你的提醒

又或者说:我本来就是呀,所以你特别告诉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三个策略将计就计

尤其是在第一次欺负发生的时候,我们正确的反应会极大削弱对方的气势。

因此父母要提前跟孩子练习应对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问孩子: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好臭”,你该怎么办?

孩子可以回应:我知道,所以你最好不要靠近我,因为那样你也会很臭


如果是男孩子的话,我们可以这么问: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跟女孩子一样哟”,那你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可以回应:谢谢你的提醒,我还真没有注意到这个事


如果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还是不幸地经常被人欺负,甚至遭受校园霸凌,那我们作为父母又该如何介入呢?

首先要明确地一点是: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霸凌事件,我们要坚定地介入

因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欺负事件了,一定要特别谨慎。


但是,也要小心:有时候我们家长看到的,或听到的,可能只是片面的

尤其是得知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情绪反应过激。
最后常常会演变成为一场“为讨回公道,一定要对方道歉的闹剧”。

这样只会让问题更加恶化,那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要注意问问题的技巧

当父母过于担心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所问的问题往往会带有明显的误导

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你可能会问说: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那他可能就顺口回答:有啊,谁谁谁欺负了我

这种扭曲的信息,不但造成了爸爸妈妈的困扰,还会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换个问法,比如说:

你今天在学校里面跟谁一起玩呀?玩得开心吗?

如果真的有不开心或者冲突,也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要怎么做才能跟别人变成好朋友呢?


如果觉得孩子真的被欺负了,那我们先要先冷静下来着重观察孩子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过多的带入自己的情绪。

我们要认真地倾听孩子所表达的一切,展现对孩子的同理心。

这个过程不但会抚慰孩子,还会得到更多孩子不愿透露的细节,为我们精准介入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如果父母确定自己的孩子被欺凌了,要尽快联系学校老师,并与老师多做沟通与合作,协助改善状况。
父母应尽可能地多向老师和学校寻求帮助,在规则范围内维护权利,避免以暴制暴。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孩子受欺负了吗?聪明的父母从来不帮倒忙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