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崩溃了!”三步淡定法,让父母远离崩溃

文/龙爸开讲
“我又崩溃了!”三步淡定法,让父母远离崩溃
我们一直持一个观点:孩子的成长,是跟家长不断探寻边界的过程。
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会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
实际上,人无完人,孩子总会有不如意,家长也会有自己的坏脾气。
我就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快要崩溃了。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情绪崩溃那些事。
◇ 01 ◇
我又双叒崩溃了
当家长情绪崩溃的时候,无管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孩子,其实都是一种伤害。
而对于解决问题而言,却百无一用。
事实上,情绪崩溃是一种很低级的情绪疏导方式。
崩溃的当时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hold不住了,非得崩溃不可。
往往是,崩溃当中的自己非常受伤,崩溃之后又特别后悔。
更关键的是:这种相处方式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当着孩子的面崩溃的话,孩子会将大人的表达模式临摹、复刻到自己身上。
所以,我们常说:父母要以身作则,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闹人喜爱,不要动不动就爆发、就闹腾呢?
那你作为父母,自己首先得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因为生气、失望等原因而轻易情绪崩溃掉嘛。
我做咨询时,曾遇到过两位相似的妈妈。
她们在面对孩子的学业问题时,都很容易焦虑——孩子的作业没写完,或者字迹不够整齐,或者被老师差评了。
这时候,家长难免会各种焦躁不安,轻的话就是一直责备训斥,严重的话还会撕掉孩子的作业,怒吼咆哮,到最后自己哭泣伤心。
按她们自己的话说:我又崩溃掉了。
但是呢,在我的咨询后,这两位妈妈后来的发展路径却是越来越不同——
妈妈A采纳了我的建议,先将孩子交给爸爸管——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她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努力调整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崩溃。
有一次,孩子在我的咨询室里当场情绪爆发、各种闹腾。
这位妈妈就和我一起陪着孩子,在一个单独的角落里坚持做安慰和共情,直到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
后来随着干预的深入,孩子的表现逐渐好转。
再后来,每次我再见到这位妈妈时,发现她的情绪越来越淡定,不再出现最初的那种焦躁、崩溃了。
这位妈妈说:无论孩子出现怎样的新问题,只要我们情绪稳定地努力,都能找到解决方法,让问题迎刃而解。
相比之下,另一位妈妈却是另一番景象——
每次情绪崩溃后,她总有各种理由来解释和支持自己的情绪崩溃。
甚至有一次她当着孩子的面绝望痛器。
她跟我说:当时我觉得没有希望了,我想拉着他跟我一起跳&楼算了。
我建议她:先调整自己的情绪管理,孩子的任务暂时托付给其他人。
但是遗憾的是:这位家长没能坚持咨询。
而她的情绪则是每况愈下,孩子的情绪问题越来越突出,遇到一丁点事不如意就会情绪失控。
有一次在学校,别的同学将他的文具盒碰到地上,孩子立即泪奔,甚至爬上窗户差点跳&楼。
这种表现让学校很害怕,最后只得让孩子休学。
你看,家长的情绪崩溃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既帮不了自己,又帮不了孩子。
◇ 02 ◇
三步让家长远离崩溃
第一步,离开,脱离给自己带来崩溃情况的场景。
坏情绪是一个泥沼。
一旦陷入之后,很容易陷进去难以自拔。
当面对、处理事情时,情绪越差,事情越不容易处理好,进而使得情绪更差,陷入恶性死循环。
这个时候你要想想:何苦自己为难自己,既然这件事让自己感觉这么差,为什么不暂时离开一会儿?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眼不见。
例如,孩子作业做得不好,你快生气得憋不住了。
那么,暂时把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事情交给你的爱人,自己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去,好不好?
再如,教孩子跳舞时,她的某个动作怎么做都不得要领,那么暂时不要再练习了,或者交给另外一位为家长来试试,自己出去到小花园里散个步。
第二步,平复情绪。
尝试一些方法,让自己情绪冷静下来。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情绪越高,理智就降得越低。
这里的情绪不仅指坏情绪,也指好情绪。
所以,才有“乐极生悲”的说法。
实际上,悲极也生悲,怒极还是生悲。
情绪和理性,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分庭抗礼。
因此,如果希望自己做出正确的、理性的、有帮助的决定,那么就不要在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候去做决定。
具体一些平复情绪的小技巧其实都是陈腔滥调,但恰恰正是因为这些方法才是最正确有效的。
关键在于:不要停留在耳朵上,一定要亲自下场去做;而且要按照课程交代的细节,去做到正确的练习。
比如,深呼吸。
让自己坐在安静的角落,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尝试什么都暂时不去想。
缓慢的、悠长的用鼻子吸气,吸到肚子里;
然后,用嘴巴轻轻地缓慢地呼气。
吸气和呼气各至少需要持续3秒。
练习深呼吸的时候,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尽可能去体会呼气吸气的感受。
建议家长要记录一下:到底是具体什么事情引发了这一次情绪爆发。
比如——
孩子今天作业中有一篇作文,而他向来不喜作文,因此从放学回来态度就很差。
然后,我鼓励他先写其他的作业,他不愿意;如果完成作业我愿意奖励他看半小时电视,他也不愿意……
然后,我开始吼孩子,他跟我对吵,直到八点多还一个字没写。
于是,我就崩溃了。
这样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引发自己情绪崩溃的出发点,从而在以后更好地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第三步,回归。
当恢复理性思维之后,那就可以该干嘛干嘛了。
家长一定要记得:你沮丧绝望也好,你生气怒吼也罢,都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既然无用,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么做呢?
这时,应该暂时放弃大目标,回归眼前的小目标,鼓励孩子从一个一个小任务来完成作业。
有一个很有用的技术叫玻璃盾牌,或许可以帮助你在面对孩子时,会更好地保持情绪平稳。
假想你手持一个玻璃盾牌,孩子所有的不如你所愿的行为表现,你都可以通过这个透明的玻璃盾牌看在眼里。
但是,这些却影响不到你。
因为你假想这些行为都在盾牌上嗖嗖地反弹回去了。
我经常会说,好比你看蜡笔小新,你不会因为他的那些出格行为而生气,你反而感觉很搞笑。
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让你去照顾小新,你还不被气得跳脚、满心崩溃?
最后说一句:
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即使我们都做对了,也不会一马平川。
跌倒了,如果你不爬起来,那你会一直呆在谷底。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