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家教急救兴趣爱好 or ...正文

兴趣爱好 or 学习,选错会坑孩子一生

发布于6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兴趣爱好 or 学习,选错会坑孩子一生
文/龙爸开讲

兴趣爱好 or 学习,选错会坑孩子一生


前几年有一部热播剧叫《小欢喜》,其中英子跟妈妈的冲突,恐怕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小心脏——

高三的学生英子热爱天文,她一直在天文馆当义务讲解员,她的梦想是进入国家航天局。

但是妈妈觉得:都高三了,考大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停掉英子的讲解工作。

其实,这是学业与兴趣如何均衡的难题。

相信这个难题你我都曾遭遇过,或正在经历吧。


那么,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孩子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发展自己的兴趣?

我们的态度是:

发展一门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最好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

有可能的话要把这个兴趣爱好变成特长,让它能促进孩子的全面优秀。

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那就接下来请看我的三个建议。

◇ 01 ◇
扬长补短

很多人都有疑问:孩子兴趣爱好弄得再好再突出,他这个学习成绩不上来有什么用呢?

换句话说,过度的看重兴趣会不会反而阻碍了他的学习?


要想兼顾兴趣与学业,孩子首先得合理安排兴趣和学业的时间

否则,兴趣一定会占据他的大量时间,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而言,这显然是舍本逐末的。


那孩子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呢?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扬长避短
千万不能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什么,你也屁颠儿屁颠儿地拉着自己孩子也去学什么。

先看一看自家孩子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有哪些天赋。


比如,我侄子上高中那会儿,年级设有理科实验班,专攻竞赛。

当时,这个班儿非常火爆,学习好点儿的孩子都会加入。
我侄子看着眼热呀,就找来入班的试题急着做练习备考。

可是,做了几天试题就发现太吃力了。
于是,他想:我真的适合理科实验班吗?

经这一问,他反而清醒了,自己擅长的是文科呀,即便是进了理科实验班,辛辛苦苦也只能做一个中等生。

这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文科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做最优秀的文科生呢。


事实证明,恰恰是孩子这一琢磨,选对了方向,没有死磕不适合自己的理科竞赛,所以他才有大量的时间参加英文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视野等软实力。

而这些软实力的提升,使孩子的信心大增。
即便出去比赛缺了两周课,回校后也能积极找老师补课,期末考试还进了全班前十名。
这可比起期中考试进步了足足20名呀。


扬长再补短,就是把孩子的舒适区变成稳赢区
他在这方面增加了自信,反而会促进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长。

先发展有兴趣的学科,底子好的学科。
比如——

他擅长理科就去参与竞赛;

他擅长文科就发展课外的写作和演讲;

他擅长人际关系,人缘特别好,就可以多做课外活动……

在这些兴趣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心态上的良性循环。

◇ 02 ◇
化兴趣为助力

没有坏的兴趣,没有无聊的兴趣,只有错位的培养

我们今天的高考和整个教育体系,其实都在强化对一个学生全面的评价,比如自主招生、保送、特长生、学科竞赛等等。

你会发现高校越来越注重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在课业学习之外,这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做过哪些课外活动?他有什么特长?

从这些兴趣活动、特长中,可以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能力和人格。


如果我们要用兴趣为升学助力,帮自己赢得更多实际的机会,那么小打小闹的兴趣,显然是不够的。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随手就能画漫画,甚至还是小有名气的漫画博主……

像这些事情写进简历里,就会让老师,让面试官为之惊艳,会让他们知道:在绘画上,这孩子是专业的呀

这就是为什么体育特长生、文艺特长生可以获得加分呢?

因为大学招生的本质是希望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揽进自己这儿。

考高分固然是一种价值,但是即便只有中等偏上的分数,可是你有顶级水平的兴趣特长,那你的加入可能为学校赢得更多荣誉,这是更高的一种价值,所以值得大学的青睐。

因此,把兴趣发展成专长,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升学环境里,在跟他人的竞争中获得价值。

◇ 03 ◇
从细微处看兴趣

有一句谚语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每一个专业领域,每一种兴趣,本质都是某种素质、某种能力的表现形式。

比如艺术体操,本质其实是肢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表现力。
长期地操练某一种兴趣,一定会对我们的人格产生影响,进而给我们指明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当然,这个兴趣的起点并不需要是特别厉害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天生的、不知从何而起的兴趣。

就像我们以前邻居家的孩子小康,生下来就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兴趣——看电视
但与别的孩子稍有不同的是,小康看电视的时候特别兴奋。

就算是广告他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小康非常善于模仿电视剧或广告中的歌曲。
当他还一个字都不识的时候,就能跟跟着电视一起唱了。

如果是很多人一起看电视,小康甚至会主动表演给大家看。
这些细节让小康的父母意识到:

孩子似乎对语言很敏感,而且好奇心、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不错。

后来,邻居就送小康去学习讲故事、故事朗诵、表演、乐器等,这些兴趣班看似乱七八糟,实际上都是和看电视相关的,而看后来的结果,孩子学得都还不错。

可是,像书法、绘画或者是网球这些兴趣,小康就发展得很一般。

可见,发展孩子的兴趣得从认识他的自我开始哟。


我在这里做了一张表格,希望可以帮助你剖析孩子的兴趣。

第一栏,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说对于小康来讲,是说话;有的同学可能是跳舞;或者有的同学爱画画等等。


第二栏,对于兴趣本质的分析,比如“说话”这件事情考察的是什么能力。

如果一个小孩子话特别多,甚至能跟陌生人嗨聊,那就说明他很善于运用语言,他天生具备共情能力。

他还可能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有丰富的想象力。

你看,经这么一分析,我们就可以看清这个兴趣背后的能力和素质了。


第三列,跟这个兴趣相对应的校园活动
当你发现孩子的兴趣之后,要在学校里面选择做什么事情去进一步发展这个能力呢?

如果孩子也跟小康一样活泼好动、喜欢讲话,他当然应该积极参加学校里面的辩论赛、演讲比赛、社团的竞选,戏剧社、话剧团、广播站,甚至是电视台。

其实,读书那会儿,我们周围一些有舞蹈天分的同学,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加体操队、舞蹈队、礼仪队等等。


最后一列,专业和职业方向,也就是这个兴趣的深远意义。

比如喜欢说话,将来可以往哪些专业职业方向发展;喜欢临摹涂鸦,将来是不是可以考虑中央美院这样的艺术院校……

这些是留给孩子和家长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些兴趣很可能会贯穿孩子的一生,成为他未来的方向和陪伴。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兴趣爱好 or 学习,选错会坑孩子一生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