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问题?看是不是缺这三个心理基础

文/龙爸开讲
孩子要想好,得有这三个心理基础
教育孩子的目标的是什么?
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朦胧地认为是:要让孩子更好。
实际上,我们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规矩,又思想自由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孩子既听话,又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句话是前后矛盾的,这意味着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得不断寻找某个的平衡点。
孩子会不断跟大人碰撞、闹别扭,这也是孩子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双方不断的磨合,属于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但是,总有一些孩子,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跟大人对着来,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唯唯诺诺、毫无主意。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说,这是孩子的三层心理地基没有搭建好。
这怎么说?
◇ 01 ◇
三层心理地基
一个高楼能够盖得有多高,取决于什么呢?
取决于它的地基到底有多稳固,对不对?
那孩子能够发展和成长得有多好,取决于他的心理地基到底有多么扎实,你认可吗?
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第一层心理地基叫安全感。
很多人都说“我没有安全感”,很多父母说“我的孩子没有安全感”,那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
安全感,简单说就是信任度——
当你对外界的人事物非常信任,就很容易适应环境,然后你和周围的互动会非常好。
当你对于外界的人事物充满怀疑和警惕,那你的适应能力会非常弱。
比如,一位女性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安全感,她总觉得:这个男人的可信度特别低,她时刻怀疑丈夫在欺骗自己。
你看看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低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当一个孩子对于学校的这个环境没有安全感,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环境里的人都不值得信任。
这样的话孩子很难融入集体。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关键在于父母。
他们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的人——当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和孩子的亲密度越好,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度越高。
这个时候孩子的第一层的心理基础会非常稳固,这就是安全感。
第二层心理基础叫掌控感。
在我的世界当中,我能不能说了算?
我可不可以不受他人的控制和摆布?
我能不能够独立地做我自己?
你看看这种感觉,其实是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当中来得到的。
前面我们说了,教育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尊重规则的同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我们说的懂规矩、有思想的人,对吗?
当孩子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时,就是在提升他自己的掌控感。
这是第二层的心理基础。
第三层心理基础叫适应力。
当孩子遇到了挫折以后,他要能够良好地去应对和调节自己。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进入小学,他看到的所有同学都是很陌生的,老师看起来也很严厉。
这个时候孩子心里的压力非常大,他可能不太想上学。
但是他却能够立刻鼓励自己快乐地去上学,对不对?
这就叫做适应力。
比如,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了,他能够迅速适应当时的情况,然后去解决问题。
再比如,孩子最喜欢的一个好朋友,却转学了。
虽然孩子心里难过,但是他能够快速适应,重新恢复活力。
你看,这些都是适应力良好的表现。
那么你的孩子安全感、掌控感还有适应力怎么样呢?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得切记这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前两个——安全感和掌控力,这两者发展好了,孩子的适应力自然而然就好了。
◇ 02 ◇
三位妈妈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当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这里的三位妈妈哪个做得更好一些?
首先,我们来看A妈妈。
因为她担心孩子被老师骂,所以她一直都想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当孩子感觉到作业太多在那儿闹脾气的时候,妈妈就会开始安慰孩子,然后帮着孩子写作业。
显然,A妈妈的这种作法顾及了孩子的第一层的心理基础——安全感,对不对?
但是,孩子的这个第二层心理基础,这位妈妈顾及到了吗?
没有。
所以,你会发现到这个孩子的掌控力没有得到锻炼,他永远都会是一个长不大的大宝宝,适应力会特别弱,对吧?
接着,第二位妈妈——B妈妈登场了,她是不一样的。
她觉得:你一个孩子,好好学习这不是应该的吗?你还觉得作业多,你还有脸哭?
结果B妈妈上来就是一顿骂,于是孩子乖乖地去写作业了。
那么,孩子在妈妈的愤怒之下,被逼得只能去自己面对困难,孩子对于这件事情的掌控力提升了没有?
确实是提升了。
但是他却失去了对妈妈的信任,他的心会越变越硬,逐渐失去同理心。
那这位妈妈顾及了什么呢?
掌控感,就是孩子心理基础的第二层,但是破坏了安全感和亲密度,对吧?
所以说你会发现:狼爸虎妈教育出来的孩子,对于他人的信任度,往往会越来越低。
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三位妈妈——C妈妈登场了。
这位妈妈第一步先理解了孩子的心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一聊。
结果孩子嘟嘟囔囔在那边又哭又抱怨:妈妈,作业太难了,还有这么多。
C妈妈充分地理解了孩子,跟孩子共情。
在他的情绪好一点后,妈妈问:老师布置了好多作业呀!到底有哪几样作业?
孩子说一共有五样作业,妈妈就说:
好,那咱们今天来练习一个功夫,就是咱们一次只想一件事儿,好不好?
咱们先选一个你愿意做的作业,然后把书包放在另外一个房间。
至于其他的作业,我们先不管,待会儿再说。
来我们现在只用做这个作业,好不好?
孩子说好,然后结果呢?
孩子忽然感觉到:我只需要面对一样作业的时候,太轻松了。
一旦开始写了,孩子猛地发现:原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哟!他写完一样少一样,写完一样少一样,很快地所有的作业全部写完了。
你看,C妈妈有两个关键性的动作:
她先用平稳的情绪,照顾好了孩子的安全感;
然后,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对这件事情是可以掌控的,帮孩子慢慢适应了学习的生活和节奏。
如果孩子被迫去面对压力,被迫听你的话,显然这样无法让他发展起来良好的适应力。
所以我们要帮孩子把这三层心理基础搭建起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