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理科普心理学科普之毛毛...正文

心理学科普之毛毛虫效应:你是盲目追随吗?

发布于7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心理学科普之毛毛虫效应:你是盲目追随吗?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科普之毛毛虫效应:你是盲目追随吗?


你见过毛毛虫吗?

在城市里生活的话,这种机会确实不多。
但是如果你在乡村呆过,那几乎总能碰到它。

初见之下,毛毛虫会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恶心。

但是你知道吗?历史上一度被我们奉为国宝的桑蚕,其实就是一种毛毛虫;美丽的大蝴蝶的幼虫形态也是毛毛虫!

不过,这些昆虫学的知识跟我们今天的话题关系并不大,我们要讲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心理学现象——毛毛虫效应。

◇ 01 ◇
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指的是盲目跟从习惯和思维惯性的一种现象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毛毛虫实验”。


法布尔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
并在花盆周围撒了一圈儿毛毛虫喜欢的松子。

于是,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日以继地在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转圈、转圈,最终因为疲惫和饥饿相继死去……

在转圈的过程里边,没有一个毛毛虫看到在不远处的旁边,就放着可以充饥的松子。
而是基于自己当下这个模式,一直跟随的前面那个毛毛虫走着。


有人说:毛毛虫也许会猛然醒悟,开始讨厌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再次做这个实验,毛毛虫也仍然在绕圈


基于这个实验,我们把因为跟随惯性思维,而导致自己失败的现象,称之为毛毛虫效应

仔细区分的话,毛毛虫效应里边是有四种不太相同的生存模式的——

第一种,埋头拉车式,第二种,盲目崇拜式

第三种,迷&信理论式,第四种,墨守陈规式

各位你也可以看看你属于这四个生存方式里边的哪一种?

◇ 02 ◇
埋头拉车

我们先说说埋头拉车式

很简单,跟毛毛虫一样,不管你前面那个人往哪走,我跟着走就对了。
这就是老话说的“随大流总没错“。

记得《朝阳沟》里面有一句类似的话:“农家活儿,没啥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难道这是真的有用吗?


在上大学时,我看到有太多人在埋头拉车。

大家知道大三大四面临着需要找工作、找实习单位,面临着需要去重新规划和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

下一步该怎么办?读研、出国还是找工作?

在我的宿舍、我的班级、学校里的任何地方,我看到了很多埋头拉车的同学。

于是,我也受了影响,不管自己内心是什么想法,只要有人考研我也报名,有人考某个证书我也跟着考……别人干嘛我也干嘛。

埋头拉车式的同学会说:假设大四毕业之前我考了十个证书,总有一个证书是能够帮助我找到工作的

实际上,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大学生在埋头拉车——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拿着一堆简历、荣誉和证书。

但是遗憾的是:不少人仍很难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所以,埋头拉车只会让一个人彻底地丧失自我。
我们应该不断地思考:

我为什么活着?我要怎么办?目的到底是什么?

◇ 03 ◇
盲目崇拜与迷&信理论

接下来说:盲目崇拜式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是需要有一点儿崇拜的,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有一个模板或榜样,这样我们的人格特质和自我实现会更加具体、更具活力。

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
过度崇拜的话,就会显得盲目,同样会丧失自我。

比如有些孩子迷恋明星、求死觅活的,那他的自我价值在哪里?这不就是精神上的奴隶吗?

所以,我们要回归到崇拜名人的初衷上思考问题,我们绑定榜样原本是为了完善我们的自我,对不对?


那么,迷&信理论,是什么意思?

就是迷&信权威说的、迷&信书本上讲的、迷&信教条。
然后,墨守成规地按照理论去实践、一字不差地去做。

实际上,这种作法我们也不陌生,这不就是“纸上谈兵”吗?大家想想赵括死得有多惨,就知道这种作法有多不靠谱了。

比如说做饭,你想一下你周围很多会做饭的朋友,他们会背着菜谱里讲的配菜都有什么,火候多少,什么时间放调料做菜吗?

一般不会吧,至多也就是第一次做一个新菜时才会如此。
即便如此,也不会在做菜的时候,一字不差地照搬菜谱去做。


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的菜谱只是为你提供做菜的一个依据或参考,但是做成这道菜难道只能有这一个方法或模式吗?

所以,迷&信理论只会让我们变成一个纸上谈兵的人,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那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 04 ◇
墨守成规

最后一个是墨守成规式,怎么说?

做事完全基于自我成长的经验——我们曾经这么做过、成功过,我们现在还这样做,以后也将这样做。

你可能认为:这种作法没有什么大毛病呀?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只看到了自己,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改变

一百多年前先贤们就疾呼: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现如今社会变化的节奏和速度更快,如果我们依然沿用10年前、20年前的理论和经验,来处理当下的事情,这难道不是刻舟求剑吗?

那些经验早就过时了,即便在当时是很好的方法,也不一定能适应当下的时代了。

所以我们经常讲要与时俱进,对吧?


说到墨守成规,正好印证了我前段时间读过的一本书《终身成长》。

虽然书很厚,但畅销书的特点就是纸多概念少——通篇只讲了两个词:

一个叫做成长型思维,一个叫做固定型思维

顾名思义嘛,成长型思维是每个人需要在成长过程里边不断突破、不断学习、不断挑战

而固定型思维就是墨守成规,这固然会让很多人过得很舒服、很轻松,不致于出大问题。
但是它确确实实会阻碍一个人更好地成长。

那么,你是属于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呢?不妨自测一下。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心理学科普之毛毛虫效应:你是盲目追随吗?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