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之情商是怎么来的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科普之情商是怎么来的
心理学的世界从来都是名词满天飞,而且有些衍生词显得超级无厘头,让人无语。
今天我们要讲的核心词——情商就是这么来的。
◇ 01 ◇
情商一词的由来
说起来情商,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智商吧。
事实上,情商就是根据智商套出来的词。
不光如此,这些年造出来的各种商可多了,比如逆商、胆商、德商、心商、志商、灵商、悟商、性商、舆商、健商、财商……
看着头晕了吧?一看就是文科生的碰“词”儿,让人哭笑不得。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来看词源“智商”。
这个词是实至名归的,首先它是测量智力的一个指标;其次,它确实是一个商数,即IQ = MA / CA,MA指智力年龄(Mental Age),CA指当前年龄(Current Age)。
显然这是一个定量的指标,是很严谨的一个测量工具。
但是,你再看情商,它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压根儿就没有嘛。
这一类词它们完全就不是定量的指标,而只是定性描述罢了。
那么,我们平常说的情商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这得说到美国的心理学学者丹尼尔·高曼,他在1995年出了一本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
这就是心理学史上“情商”概念的首次提出。
但是,你仔细看看书名emotional intelligence,翻译过来可以是“情感智力”或者“情绪智力”,它们和情商似乎很不一样,对吧?
但是,我说它们就是“情商”的前身,你信吗?
原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火遍全球,到1997年再版以后,很多国家都有了译本。
故事到这儿,画风就变了,我们港台那边儿的翻译工作者就顺手套用“智商”给翻成了“情商”,从此,这个名字就叫乱了。
结果,情商就将错就错,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心理学术语。
◇ 02 ◇
智商的不足
那么,情商的概念本身是怎么提出来的?
有人说,丹尼尔·高曼是哈佛大学教授。
其实,他只是哈佛大学心理系毕业的,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就成了自由职业者。
也有人说,他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
因为他是学心理学出身,所以一直非常关注认知科学发展的相关问题,经常在杂志报纸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说起来他研究的课题,我们可能还真不太了解。
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新兴领域,叫做多元智力,他们认为仅以智商来衡量个体的能力,是存在认知缺陷的。
实际上,智商概念已经提出一百多年了。
第一个智力测验表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开发的。
智力测验的成功运用,表明智力是可以测量的,这一点非常有用。
有什么用呢?
比如,它可以预测孩子的学习能力。
通常而言,智商分数高的人,他在学校里的学习往往是比较顺利的。
换句话说,智商分数和在校学习成绩之间是高相关的。
因此可以通过智商来预测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很有用,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对吧?
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很多智商高、在校学习成绩好的人,整个一生的成就却不那么理想。
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是否成功,跟这个智商分数,相关度并不那么高。
尤其打脸的是:很多领导者或者企业家,他们的智商分数普遍不高。
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成功呢?
◇ 03 ◇
情商概念的由来
显然,仅仅说智商那是远远不够的。
智商这个概念,它所测量的主要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于抽象符号,像数字、文字、语言这些抽象的符号加工信息,进而开展分析判断。
但是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社会上从事各种各样的组织管理、领导工作的成功,除了智商以外还需要更多的能力。
所以,很多学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讨论,他们认为仅仅智力对于个体的发展是不足够的。
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多元智力的提法。
有些学者指出:智力主要指运用逻辑思维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
但是它跟创造力无关。
一个人的创造性不是找到一个答案,而是说能够想出很多的答案,或者说是把这个问题解决。
所以人们认为智力里应该包含另外一个东西——创造性。
他们把传统的智力叫作分析型智力,把后面的这种叫作创造性智力。
实际上,对于创造性智力的研究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还有人提出: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组织管理里边,还有一种能力。
最初,人们认为这种能力应该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就管它叫社会智力,或实践智力。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它称为情感智力,说的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后来,美国一位叫斯坦贝里的教授,进行了一个归纳。
斯坦伯里说:
智力至少有三个成分,一个叫分析性智力,这个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智力。
这个东西很重要,但是还不够。那么应该加上创造性智力,再加上实践智力。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提出智力四元素、五元素的说法。
因此,到1995年丹尼尔·高曼出书的时候,他就把各家的东西打了一个包,把它们统称为情感智力,或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本书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不管有多少种智力,认识、把握自己的情绪、情感都非常重要。
用这种观点再来回答前面的疑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领导者呢?”,就非常简单了。
正如丹尼尔·高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说:
要成为卓越的领导者,除了出色的智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得有高情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