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种苦,你正苦哪种?

文/龙爸开讲
人生三种苦,你正苦哪种?
说起苦,所有人似乎都是避之有恐不及。
其实,这可能只是一种表象罢了,所谓的甜,无非是因为苦的衬托罢了。
记得前些年流行一种苦瓜啤酒,一时间各大厂都纷纷推出相关的品种,一下子就火了好几个夏天。
现在细想苦瓜啤风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入口微苦之后回甘,让人绕舌难忘吧。
实际上,“苦”远没有这么简单,一个苦字,可道尽心中的万千难受。
可以说,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以苦打底的。
那么,到底有哪几种苦呢?
我们主要说三类吧,并不一定周延,但应该比较典型。
◇ 01 ◇
求而不得
第一种苦,得不到。
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多少没得到却非常想要的苦呢?而且我们现在想要的东西比以前那要复杂好多好多。
你只要一打开手机,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别人的吃穿用住都是什么?最近有什么新品上市,这些其实都在牵动着我们的心。
甚至就连别人听了什么课,只要我们没有听,也肯定很想要。
这种想要就形成了一种心理的欠缺感了。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也会见到很多求而不得的案例。
有些时候倒不是说欠缺的当下,就一定会形成心理上的不自在。
所谓“没对比就没伤害”,虽然当下的你过得不好,但如果你也不知道别人生活好不好,那其实你的心里还是比较好受的。
可是,像是有些小镇青年,大学毕业之后终于到了大城市生活。
这个时候一比较,哇!原来有那么多东西过去都没有得到过,那这个时候就像是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这时候就难免对他的小心脏形成暴击,甚至会落下心理创伤。
人生的困惑之一就在于:
我热切追逐的好多东西,我们一直误以为它们真的是我想要的,是我想要的成功。
现在的社会,就是喜欢给各种事物都打上标签,那就是大家眼中的成功。
如果你没有这些标签,那谁会认可你是一个成功的人呢?
所以,所有的人、所有的媒体都在告诉你:你是不足的,这个你还没有,那个你还没有。
久而久之,你将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很多这样的条件语句:
如果怎么怎么,我将会怎么怎么。
这样的语句,就像是魔咒一样,他们就会接管我们的头脑,会让我们误以为完美的人生原来如此。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所以也不会感觉到“成功一定要怎样”。
后来到了南方城市后,那里的贫富差距要大得多。
所以我就会想到:如果我怎样怎样,我将怎样。
因为当时我接触到的很多来访者,他们比我有钱得多。
不过,我也看到:他们比我有钱,那又能怎样?不还是心理问题缠身?
于是,上述的想法其实就松动了,我发现:
即使他们很有钱、很有资源,他们的求而不得之苦,也不会低于当时的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在内心里好好算一算这第一种苦,列张表,看看:我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如果我得到了将会怎样。
◇ 02 ◇
得而恐失
第二种苦,你已经得到了,但是你害怕失去。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过的,但是我也经常引用。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旦你有了很多东西,就会担心失去。
比如——
你有很多房产,那你其实是要打理的,你不能任由他们在那里空着,对不对?
如果你有很多钱,那你肯定要思考理财的问题喽。
如果你很多资源,那你要想方设法的去维护自己的资源。
如果你聪明、健康、美丽,那你一定不希望失去他们,对不对?
你会有一种压力要使自己持续的聪明——我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保住这些属于聪明人的标签,这样的话在别人眼里我才不会成为一个掉队的人。
如果你健康,那你一定要持续的保持健康,你要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一晒——我正在享受着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美貌,那你要小心了,这种“资产”是最容易贬值的,可是很多人却偏偏很在乎你的美貌。
如果你不保持好的,那你在其他人心目当中可能就会慢慢不值钱了。
所以你有的东西,你都会担心失去它们,虽然我们在青年时并不怎么如此担扰。
但是,从青年到中年,尤其是中年到老年的过渡,那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都会岌岌可危。
它们都会或早或晚离开你,这个时候你时刻都有“它们随时跟你分开”的这种忧虑,它会填满你的生活和心灵,这便是苦。
◇ 03 ◇
失而不再
第三种苦,已经失去了。
可是,你还处于拥有的幻梦中,不能接受失去的现实。
这就是“相思之苦”——黄安唱得好: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为你牵肠挂肚……
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起在天堂的奶奶,这就是一种苦。
读到这里的时候,应该也会刺激每位读者想到:我已经丧失了的很多的好东西。
如果丧失的东西,我们能够做良好的哀悼——当然,这是“精神分析”里边弗洛伊德说的那种“哀悼”——那你就可以与它保持着一种持久的关系,而摆脱丧失带来的苦了。
但是如果这个“哀悼”过程没有正常发生,那我们的生命就会一直被已经丧失的东西所抓住。
比方说抑郁。
抑郁的人看起来没有生命活力,死气沉沉的,甚至还会有一些抹杀自己的想法。
其实,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抑郁者都是认同了自己是一个“丧失的人”——我最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在了。
那就让我本人也变得死气沉沉,这样才能“已经丧失了的人”保持链接,这可能才是抑郁症的真正病理。
说到这儿,你再来看众生之苦,我们心理上的各种烦恼,这些不安不自在……大多会落到这三个范畴之内——没有的想得到,已经有的怕丢去,已经丢的怀念想念执念。
所以,如果你想获得小自在,不妨先认清自己的这些苦。
可以拿出一个A4纸,就把刚刚这三类苦自己填一填,究竟有什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