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回应与陪伴的正确姿势

文/龙爸开讲
与孩子一起成长:回应与陪伴的正确姿势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会说: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
孩子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决定他未来的社交、沟通能力。
他的交往能力越弱,就会表现得越孤僻,也越容易遁入虚拟的世界。
◇ 01 ◇
回应孩子的错与对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说话吧,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道: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这段对话在我看来是阳光普照的,让我想到了以前“希望工程”那个小女孩明亮的眼睛。
是的,没有回应就是黑暗,而有了回应就有了光。
很多的父母其实并不懂如何去回应的——不仅不知道如何回应,更不知道何时回应。
比如,孩子跟父母说:我想去哪里哪里玩。
父母马上就会问:你作业做完了吗?
或者,孩子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好有意思,哇哦!
父母马上就说:别一惊一乍的,或者小点声,或者哦哦哦好的好的……这就是在敷衍嘛,父母连掩饰都懒得做了。
这样的父母就是那种“扫兴的人”,他们正在给情绪高涨的孩子泼冷水。
◇ 02 ◇
亲子沟通的困境
很多父母发现: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只要亲子一聊天,不是呛火,就是冷场。
然后,孩子就去玩手机了。
那是因为手机比父母好玩多了。
这个真的是父母自己需要去反思的——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跟你聊天是一件顶无趣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讲一会儿就讲不下去呢?
实际上,很多父母连基本的同频都做不到,更别说启发孩子交流的欲望了,还会直接阻断、扼杀这种交流的欲望。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父母经常动不动就把天儿聊死了——孩子本来一腔热血,很幸福地跟你分享一件事情:我今天踢球超厉害。
然后父母一盆冷水泼下去:学习厉害才叫厉害。
或者,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一些挫折和难处,想在父母这里找到一些安慰。
他说:老师今天罚我站了,让我在教室外边站了20分钟。
父母说:为什么罚你?
孩子说:我的作业忘带了。
然后爸妈就会大讲道理: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让你把东西收好,你看果然被罚了吧……
大人们可能就没有想过:这样的回应方式,其实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捅刀子呀。
而且,这也并非是孩子期待的,他只是渴望在你这儿得到一些安慰和陪伴罢了。
结果第一刀的伤口还没好,你又给了他捅了第二刀。
你这到底是不是亲的啊!?
◇ 03 ◇
高质量陪伴
前几年网评的最伤人聊天词汇,你知道是什么吗?
是呵呵!你没有看错,并不是骂人的话,或者讽刺、责备的话,而是呵呵。
为什么“呵呵”这样的词汇如此伤人呢?
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
你想想,如果你家闺女刚画了一个公主,大叫:妈妈,你看我,你快来看我呀!
然后你不耐烦地瞅了一眼,说声:呵呵!孩子的脸绝对黑得跟锅底似的。
那么,正确的回应应该是什么呢?
你的惊喜程度至少不要比孩子低,还应该赞美一下细节——
你是怎么画出来的?看着跟真的一样,太美了!!!
你看,这样回应就好多了,它应该是像一个温暖而精准的镜子一样,去回应孩子当下的感受。
孩子有时真的会为一些很不起眼的事情呼唤父母,渴望得到关注和回应。
这时,父母需要放下不耐烦和评判的想法,才能细细地去感受当下的孩子,并且给出精准的回应。
但是,这并不容易,对吧?
尤其父母自己还处在疲惫、烦躁的状态中时,真的很容易习惯性敷衍或忽视,甚至泼冷水。
那么,什么是高品质的陪伴?
很多父母是要么不关注孩子,不陪孩子,一关注就不停地挑错、纠错。
高品质的陪伴,起码不应该是上面的样子吧。
要在孩子有情绪、有需要的时候,能接住他的情绪——他烦,你不会比他更烦。
要有足够的洞察力,感知到孩子的情绪;
要有准确的表达力,能够表达出这些感受。
高品质的陪伴是没有控制和批评的,也没有冷冰冰的讲道理或者是苍白的安慰。
这些安慰和道理,只是你想要赶紧修理好孩子,让他立即恢复正常罢了。
其实,你并不想去真心去关注和陪伴,这里面没有多少爱和看见。
比如,陪孩子画画的时候,孩子没画好急得哭了。
很多父母会说:画不好多练啊,哭有什么用呢?
而懂得爱和看见的父母会说:
你很想画得象姐姐一样好,对不对?
画不好一定很有挫败感,有点气自己,是不是?
来妈妈/爸爸抱抱。
我相信你像姐姐那样练习一阵子之后,肯定也会像她一样画得那么好。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家的小女儿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
差不多就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有一年多时间,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动画片。
我会拿一个pad放在她的床上,她坐着看大概四五十分钟,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
我们那段时间的按排,在很多家长看起来是有点混乱的——当时,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小班了,所以我每天送她上幼儿园都会很晚,往往都是八九点了。
但是我并没有像很多家长一样去打扰孩子,因为我觉得并没有必要。
我觉得唯一需要调整的是我自己的时间安排。
比方说我自己上午有事情,那就不能陪她到那么晚了,对吧?
那我就会跟女儿说明情况,然后只给她看五到十分钟。
如果没有事情的时候,那我基本上都会让她多看几集。
你一定会担心:那孩子看动画片上瘾了怎么办呢?
其实,我也担心过。
不过,后来想:孩子看个动画片也属正常,于是就决定再观察观察。
这段时间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孩子彻底看过瘾了,到她五岁多的时候,对动画片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
有时候她自己打开一部动画片,看一会儿就会自己关掉。
然后自己会去画画、玩玩具,或者做别的事情了。
其实,我一直都不担心孩子会迷恋电子产品,因为我确信:
我的陪伴的数量和品质,都是足够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