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文/龙爸开讲
一文说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现在心理学的热度越来越高,作为与大众接触最多的一个心理学职业,心理咨询也引发了人们的浮想连篇。
于是,不少心理学爱好者满怀着憧憬准备加入心理咨询师这一行。
本文就是要给新入行者拔拔刺,来说说心理咨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业?它的边界在哪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具体而言,就是讲三个问题:
第一,有人把我们称为心理医生,那我们跟专门治病的医生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也有人说我们是专业的心灵鸡汤,那我们跟心灵鸡汤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帮助别人,我们跟普通的助人者又有什么不一样?
◇ 01 ◇
心理咨询与医生的不一样
先说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和医生治病有什么不一样?我给你讲个例子,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最早的工作就是给学生做心理咨询。
我接待过一个女生。
她当时情绪状态很低落,一想到论文考试无论如何都提不起精神。
身边的人就说她是抑郁症,让她接受治疗。
她也分不清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她就在学校的心理中心找了我。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认为我的工作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她治疗抑郁症呢?
并不是这样。
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首先告诉她:我不是医生,我没法判断你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更没法治病,你想看病就得去医院。
可是,这个女生说:她不觉得自己有病,她只是对专业的学习不感兴趣。
但她有感兴趣的事儿就是做公益,只不过身边的人都希望她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她们就觉得她现在这个状态有问题。
我说:听起来做公益就能解决你的问题,你是怎么打算的呢?
女生说:她想退学,她希望心理咨询能帮她走出这一步。
要知道那个时代大学生退学是非常罕见的事儿——
一方面需要勇气,另一方面她也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后来,我们的咨询就往这个方向开展,她真的退学了,从事了一份公益事业。
前几年我还在网上看到了她的报道,她看上去充满了热情,我猜她的抑郁也好了。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看出来心理咨询师跟医生的不一样呢?
我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是朝来访者想去的方向支持她。
而心理医生,包括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他们是在医院工作的,工作的目标是治病,他们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也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来帮助病人减轻特定的症状。
所以说,心理咨询的第一个边界:它是一门服务。
这里说的服务是狭义的,并非所有的非商品交易都是服务,而是仅指根据客户的需求创造被客户认可的价值,而不是站在旁人的角度去解决那些在外人看来是问题的问题。
咨询师只有服务客户是第一位的。
从这个意义来讲,医生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服务,因为客户说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需求。
心理咨询的客户叫做来访者,或咨客、访客。
有些不严谨的的咨询师习惯把来访者叫做病人,这是不对的——你不是医生,他也不是来看病,他是来购买服务的。
那来访者的叫法就比较恰当,它就代表了一种自愿的平等互惠的契约关系。
就好像有人找律师咨询法律问题,或者找会计师帮他算账是一样的。
这是聘请专业人士用专业技能服务于客户的需要。
因此,我认为学心理咨询,一开始就要搞清楚:
你不是在治病,你是应来访者的需求为他服务。
你的职业角色不是告诉客户说:你有问题,你太敏感了、太焦虑了、太自恋了。
你想做的是:该怎么实现他的需求,让他满意。
现在很多人都有接受心理服务的需求,可是心里边又在打鼓:我去做心理咨询,那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有毛病?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可以大放宽心:做心理咨询不是看病,是请专业人士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 02 ◇
心理咨询与心灵鸡汤的不一样
答案很简单,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改变,要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心理咨询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你跟不同的老师学习,会学到各种有意思的观念和技巧。
但改变这个词儿,是所有流派检验你的服务是否合格的唯一铁律。
一代宗师里边有一句台词:
功夫两个字儿,对的站着,错的躺下。
在心理咨询的江湖里边,判断一个心理咨询师行不行,就是手下见真章——看他有没有帮助来访者发生改变。
所以心理咨询的第二个边界就是改变。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了一大堆,你觉得说得都很对,但是你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他讲的就是心灵鸡汤,不是心理咨询。
而心理咨询,是要引起个体发生改变的,而且这种改变它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心灵鸡汤也会让人产生有变化的错觉。
比如,你觉得自己更智慧了、更成熟了。
但这些感觉很抽象。
来,我们看个小案例,判断一下是心灵鸡汤,还是心理咨询?
一个人之前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很痛苦。
直到后来他做了心理咨询,朋友问他:咨询以后找到女朋友了吗?他说:没有,但我已经接纳找不到女朋友这件事了。
只从这句话来看,他的生活并没有具体的变化,他只是思想上接纳了这样的状态,这就是心灵鸡汤。
除非这个人接纳自己没有女朋友之后,他的生活质量变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社交变得更丰富了,发生这样的改变,这才是心理咨询,才是有价值的。
如果有人说:我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没有想改变的地方,那他就不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 03 ◇
心理咨询与普通助人的不一样
答案是普通的助人者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帮助别人——他可以替别人拿主意,可以出钱出力,甚至直接帮别人把事情给做好。
而心理咨询对于来访者的帮助,只为促成来访者自己的改变。
促成的英文是facilitate,意思是加速、提供条件,而不是越俎代庖。
改变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价值,但绝不是说咨询师就要不惜一切手段的改变别人。
他要遵循着特定的服务框架,这就是第三个边界。
比方说现在有一个来访者,他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他希望可以发财。
他来找我做咨询,我能保证他咨询之后收入一定能提升吗?
很难,因为我不可能教他买哪只股票,我也不能24小时盯着他努力工作。
收入的提升只是一系列复杂努力后的结果,需要他投入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大风险的这是他的人生,得由他自己来做主。
这是不是意味着咨询师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当然也不是,咨询师的工作也可以给他带来价值,我们可以帮他梳理思路,澄清他还没有意识到的阻力,或者找到更有用的方法,帮他把计划付诸行动。
这些动作都是我们说的促成。
促成不是保证实现目标,它只是为实现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比如,我要做一门心理咨询的课程,我想促成你学习心理咨询,但我不能保证你学到什么程度。
我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提纲,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做好答疑,为你的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
这就是促成。
同样心理咨询师的职责也是为来访者的改变创造条件。
我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对来访者说,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我只能为你做到这么多。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他喝水。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心理咨询师的定位,你看把马带到水边,这就是促成,做到这一步,咨询已经成功了。
至于马喝不喝水,怎么喝喝多少,那是马自己的选择。
行业老手对这些边界的划分会非常小心。
但是,初学者常常会大包大揽,觉得我非要帮你改变不可,这是做心理咨询的大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