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差,孩子总是输不起,可能是你做错了

文/龙爸开讲
抗挫力差,孩子总是输不起,可能是你做错了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苦恼孩子有颗玻璃心、输不起。
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只要一输,就又哭又闹。
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这其实是抗挫力的话题,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甚至重要程度不亚于智商和情商。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说的就是:我们天天都被各种麻烦、困难纠缠着,没点儿抗挫力简直就活不下去。
◇ 01 ◇
宝宝的挫折表现
那么,当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时,孩子通常有哪些反应呢?
第一个,放弃。
孩子受挫之后,会自暴自弃:我不玩了,我再也不玩了。第二个,哭闹。
觉得很难过,对于自己做不好,心里很憋屈。第三个,责怪。
迁怒别人,把责任推给父母:你为什么没有帮我,看我做不好都不帮我。第四个,伤己。
孩子输了之后太难受,有时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比如用手打墙,或者捶打自己。
比较严重的情况,孩子可能会扇自己耳光。第五个,坚持、再来。
没做好不是吗?我再来一次。
还不成的话,我再试。
不晓得您家里的宝贝碰到挫折的时候,是用哪一种方式来回应的呢?
上面的五个答案,展示的就是孩子的抗挫力的强弱。
当宝宝输不起,开始哭闹,或者赌气说“我不要了”的时候,父母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说:
这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你给小朋友先玩一下不行吗?
或者,有什么关系,你先让他玩滑梯,然后你还可以玩呀!
爸妈们搞不太清楚为什么孩子心里难过,感觉这件事情无所谓。
或者说,父母最大的问号就是:宝宝为什么就输不起呢?
宝宝输不起的第一个原因是孩子还太小。
这句话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就是宝宝通常会过度乐观。
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会过度夸张或想像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超级厉害。
比如我们问孩子:宝宝,你能得多少分呀?
宝宝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一万分。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认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得很多分。
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往往是孩子一做就发现做不好,这时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前后的落差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个原因,孩子小时候的情绪自控力还没有发育好。
因为幼儿阶段,他的情绪控制还在慢慢发展当中。
当我难过的时候,我很难立刻收回来,我会继续难过下去。
所以宝宝一输不起,情绪就很难恢复过来。
第三个原因,跟老爸老妈的教育方式相关。
接下来我们要特别聊聊这一块,就是爸妈做了些什么事情会很容易让孩子动不动就输不起呢?
◇ 02 ◇
父母让孩子输不起
首先,老爸老妈常会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忽略孩子的求助。
当孩子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然后发觉“好难,我做不好”的时候,他会转身问爸妈:怎么办?
很多爸妈觉得这些都是小事、不重要,所以不理孩子。
当你不理孩子,忽略他的求助时,孩子就会发觉自己是个没有资源、没有能力的人。
比如,孩子在搭积木或者是拼图时,他不会了,于是他就问爸妈:你能来帮我吗?
如果这个时候你正忙呢,于是就很不耐烦的说:别烦我,忙着呢。
你知道这种作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吗?
心理学上研究发现:不被父母亲重视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缺乏勇气去面对,也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
所以,你想:孩子为什么怕失败?
很简单,“我失败了之后,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
对这个孩子来说,他有这样的感受,所以他当然就不会愿意去面对失败,就很容易输不起了。
老爸老妈常会出现的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否定孩子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努力。
很多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解释刚才发生的事情。
比如,跟其他小朋友猜拳决定奖品归属,结果输了。
然后这时候你可能听到宝宝自言自语:哼!反正我也不喜欢那个奖品,无所谓的。
很多爸妈听到孩子这么说,这火气一下子就来了,说:你怎么能这么讲呢?你这个孩子太没有上进心了,你要努力去赢别人,你怎么可以说输了也无所谓呢?
爸爸妈妈当然是希望能够孩子能更“上进”一点,然而却常常会忽略:宝宝为什么会用这样子的方式来回应?
“哼,我无所谓,我不喜欢那个东西。
”这其实是他自我调节情绪的一种方法。
如果这个时候您批评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不但没有办法让孩子的受挫感得到平复和安慰,更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宝宝会觉得:我好糟糕。
在这种自责跟内疚当中,很难有真正的抗挫力,很难面对失败。
另外老爸老妈第三个错误,就是剥夺孩子锻炼抗挫力的机会。
很多爸妈会说:你做不好,我来帮你做吧,我来帮你解决。
例如有的宝宝突然开始喜欢拍小皮球,可是他发觉:远远没有别的小朋友拍的好。
人家轻轻松松就拍个十下,但是宝宝怎么样都拍不过三下。
这下宝宝觉得特别地难过、很挫败,就发现自己怎么做都没有别人做得好。
这个时候有些爸妈实在不忍心看到孩子难过,于是就会立刻跳出来给孩子帮忙,说:没关系的,来爸爸妈妈帮你来做这个事。
要不然就开始拉着宝宝的手来拍皮球,或者干脆跟孩子说:好了,没关系的,这个不会也无所谓的,我们去做别的。
爸爸妈妈的初衷或许是好的,就是不希望孩子陷于这种受挫的情绪感受当中。
但是,你想过吗?这么做是在剥夺孩子练习抗挫力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当宝宝到了三岁以上,其实他的抗挫力就可以慢慢被培养出来,进入启蒙关键期。
在这个时候,如果爸妈不断的剥夺孩子去面对挫败,然后妨碍他去感受失望、难受的感觉,妨碍他从中找到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他就丧失了培养抗挫力的天赐良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