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心理学科普之拖延...正文

心理学科普之拖延症的三个原因,说不定会有你

发布于10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心理学科普之拖延症的三个原因,说不定会有你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科普之拖延症的三个原因,说不定会有你


现在拖延症是网络热词,凡事似乎只要往拖延症身上一推,似乎自己马上就释然了。

说起来拖延症,罗列多少个原因都不算多,每一位心理专家都有自己的归因,可谓是众说纷纭。

本文来说几个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拖延症成因。

◇ 01 ◇
极端完美主义

对于搞艺术或者追求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多多少少都是需要有一点儿完美主义的。

但是如果陷入极端完美主义,那对于个体的工作和生活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悲剧了。


众所周知,达·芬奇就是一个典型的拖延症患者,而造成他的拖延的主因就是极端完美主义。

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然而,他的画作实在不多,而且很多作品都未完成,因为这家伙太能拖了,最后客户真是等不上只得取消订单。

数下来,达·芬奇终其一生完成的画作才不过20幅。
其中,单单《蒙娜丽莎的微笑》他就画了16年。

这可能也是《三博士朝圣》这幅画最后胎死腹中的主要原因。

1481年,达·芬奇受到一家修道院的委托,开始创作《三博士朝圣》。
但是,由于这位画家的拖延症名声在外,所以双方约定:如果无法如期交付画作,那么,已经创作的作品会被没收,而且不会有任何报酬。

哪知开始创作后,达·芬奇这才发现:大意了,这幅画的工作量太大,涉及人物60多个,按照他那完美主义的做事风格,根本就无法如期完成

后来,达·芬奇只得把人物精简到30个。
可是即便如此,奋战七个月后,达·芬奇还是放弃了。

虽然至今人们仍不知道画家最终放弃的真正原因,但是业界的猜测从来没有停止过,公认的原因是:画作太宏大,这对于一个极端完美主义者几乎是无法完成的


极端完美主义倾向总是与拖延高度相关。
不过,平时我们所说的拖延症,其实跟达·芬奇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他是在行动中不断优化结果,最后往往半途而废。

而大部分典型的拖延症是压根儿就没有开始过——如果个体以追求完美为理由来逃避失败,或推迟开始,那就成了常见的未开始型拖延症


很多时候,极端完美主义者只能成为“梦想家”——

一方面,完美主义者专注细节

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又让完美主义者心生畏惧而止步不前

达芬奇虽然完成的画作不多,但是他在笔记本上画了大量的涂鸦,而这些涂鸦是各种伟大发明的原型图,如直升机、汽车、机器人等。

但是,这些图纸都缺乏细节,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没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这就是所谓的“梦想家”,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花时间干具体的事儿去实现它。

◇ 02 ◇
自我设障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满不满意,取决于事情的结果期望的差值,即满意度等于结果减去期望。

完美主义者,因为设置了过高的期望,于是导致拖延,

自我设障者,通过降低期望来提高满意度。

例如学生在考试前夜去看电影,而不是复习,以此来设置障碍。
这样的话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他就可以归咎于复习的不够,而非自身能力不足。

那么,如果考得很好,那么他便炫耀自己能力非凡,因为没有复习也能考得很好。

所以,自我设障者,也被称为危机制造者
他们总在最后一刻才开始工作,在截止日期到来前的最后一秒画上工作的句号。
对他们而言,截止日期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表面上自我设障是故意做一些会妨碍我们自己表现的事情,来给自己一个成绩不佳的借口,即人为的降低自己的期望。

显然,他们常用的一种作法是:通过拖延让自己在明显不充足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任务,由此来提高对结果的满意度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拖延者既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害怕失败,实际是害怕公开自己的缺点而选择拖延,他们的口头禅是:

我要等到自己准备的更充分时才开始。

而那些害怕成功的拖延者则是担心:如果自己这一次成功了,那下次面临新的任务时期望就会更高
届时新的任务可能更难完成,甚至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最终导致满意度下降。

总之,无论是害怕失败还是害怕成功,拖延都是最好的逃避责任和期待的办法。

◇ 03 ◇
悲观与乐观

无论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都容易有拖延的行为。

悲观主义者要么过度担心,要么深感无助。
他们常常会因为自信心不足,认为任务的难度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在缺乏对成功掌控感的情形之下,他们就会认为拖延是逃避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最好办法。


当一个人长期因为拖延而不能从老师、家长、领导或者同事那儿得到肯定和表扬时的,他就开始从失望到自卑,最后到麻木。

反正也做不好,那还不如不做。
”这个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而乐观主义者则与悲观主义者恰恰相反。

他们通常是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成。
所以他们往往乐观地接下很多项的任务,特别是在当下快节奏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下,可选择的有趣儿、有价值的事情太多了。

而他们往往很难平衡多角色、多现场的任务。
所以当他们面临一大堆要做的事情,等到了截止日期,才会发现:无论怎样地勤奋都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
此时就会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了。

这在职业心理学当中被称之为倦怠——太多事了,太累了,干脆什么事都虎头蛇尾,干脆就不干了。
所以,很多时候做减法远远要比做加法难的多。


无论是完美主义者,还是自我膨胀,自我评价偏差导致的拖延,都会造成在拖延症的漩涡中死亡循环,越拖越严重。

而且时间越紧迫,截止时间越接近,反而越行动不起来,更加浪费时间。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始不断指责自己,希望自己能意识到错误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遗憾的是:越是指责自己反而越是拖延——这是因为我们应对拖延症的方法错了。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心理学科普之拖延症的三个原因,说不定会有你 龙爸开讲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