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开关”?

文/龙爸开讲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开关”?
在开始正题之前,我想跟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的游戏。
这个游戏是这样的——
请你试着在接下来的30秒之内,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
如果你想到一次白熊,你就掐自己一下。
最后我想大家来数数看,你们在这30秒的时间里面大概掐了自己多少下。
好了,现在我再请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
如果你存在失眠的情况,
你最后是怎么让自己睡着的?是不是越想着“我要睡”就越睡不着呢?
假如你有一个朋友存在一些情绪的困扰,比方说刚刚失恋了,你可能会怎么去劝他呢?
你去跟他说,让他不要胡思乱想,还是你有别的方法呢?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和情绪调节相关的内容,那刚才那个小的游戏和这两个问题,到底和情绪调节有什么关系呢?别急,下面我们就来讲。
◇ 01 ◇
什么是情绪调节?
到底什么是情绪调节?
可能很多同学都会理解成把情绪表达出来、宣泄出来,那就可以把情绪调整好了。
比方说一个人失恋了,我去安慰他,我就跟他说:你哭出来就好了。
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只是很多作法中的一种,而且它不一定是最有效的。
因为很多研究都发现:当我们尽力地去表达情绪的时候,并不能够有效的降低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鼓励人们在观看悲伤电影时哭泣,他们比那些尝试压抑流泪的那些人感觉更差,而不是感觉更好。
另外一些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果让感情不和的夫妻俩尽量地表达情绪——你生气了,就要痛骂你的爱人。
这种作法并不利于和解。
当然,压抑情绪也不是那么好的一种策略,因为对情绪进行压抑,不但会消耗认知资源,甚至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研究发现:努力不去想近期糟心事的人,比其他人在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差。
一项情绪的研究中,组织者要求女性被试观看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片段,然后要求他们去讨论电影的内容。
讨论过程中,让一组被试做出自然的反应,另一组要求他们去压抑自己的情绪。
结果发现那些压抑情绪的女性被试,更明显地出现了血压升高的负性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是尽情的表达,还是一味的压抑,都不是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 02 ◇
情绪调节的五个阶段
那什么才是有效的调节方式呢?
这里来讲一下詹姆斯·格罗斯的情绪调节模型。
格罗斯认为:我们会在情绪发生的过程当中,一共经历大概五个阶段。
然后其实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产生一定的情绪调节的策略。
下面我们来看这五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1. 情景的选择。
它是指我们主动地提前靠近或者避开某些人、事或者场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其实这种方法很多同学可能都会尝试过。
比方说今天晚上下班之后,你可能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去和女朋友共进晚餐,
而另外一种选择,是和同事去团建。
那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个事先的设想:和女朋友共进晚餐应该是非常愉悦的一件事情,而和同事团建可能会碰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或者说不是那么喜欢的同事,可能会有一些尴尬的情绪,那怎么办?
为了使我们的情绪达到最佳,那你肯定更愿意选择和与女朋友共进晚餐,对不对?
-2. 情境的修正。
它是指针对情绪事件既定的前提下,那就只能努力去改变这个场景了。
比方说刚才那个例子,可能你不得不去跟同事参加团建,那这种时候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或者为了缓解尴尬你怎么办?
那你可能会去选择一个跟你关系不错的同事,跟他组成一个团队,或者说跟他粘在一起,你们两个人去分享一些事件,这个时候你的尴尬情绪会稍微得到一些缓解。
-3. 注意力转移。
它指的是我可以选择去关注场景中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另外的一些方面。
或者努力地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或者任务,而避开原来那些让你感到不快的这样的一些话题或者任务。
最常见的注意分配策略体现在:很多的女性朋友,她们感觉到工作中的压力之后会怎么办?
她们会买买买,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原来的工作压力当中转移开,转移到买买买这样的一个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上去。
-4. 认知改变,也称作认知重评。
它是指重新解释那些情绪性事件的意义,你可以去改变你对这个情绪事件的看法,去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它。
认知改变可能是在格罗斯的理论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调节策略。
比方说当别人踩了你的脚,你可以解释为自己硌了对方的脚,从而避免让自己生气,甚至还对对方有一丝抱歉。
-5. 反应调整。
它指的是当情绪已经被激发出来时,我们是怎么表达这种情绪的?比方说你生气时,可以选择把它尽量的表达出来,你也可以选择隐忍,什么话都不表达,自己默默地生闷气。
◇ 03 ◇
理解情绪调节的五个阶段
看完情绪调节的五个阶段后,你可能还是一头雾水。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五个阶段呢?
实际上,我们一般会把情景选择与情景修正合并起来处理——我们会先对即将到来的情景有一个预判筛选。
如果它可能带来的情绪不是我们想体验的,那我们就可能选择不进入该场景。
如果实在避不开这个场景,则会考虑几种利于或缓解自己情绪的修正方案。
如果情景避不开,情景修正也不太灵光,那就进入“注意力转移”阶段,把我们的注意力从那些不快的刺·激点上分散出去,转移到可以让我们获得积极情绪的事件或要素上去。
但是,注意力转移并不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策略。
什么意思呢?
这只是个体在逃避情绪,那个负面情绪的刺·激依然存在,并没有消失。
而且,在某些时候注意分配的作法也不会奏效,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我还是推荐大家把关注焦点放在问题之上,从根本上解决它。
那么,什么叫做问题解决呢?
其中一种很重要的策略那就是认知重评,也就是第四阶段。
我们可以重新去解释这件引发你负性情绪的事件。
比方说你发信息给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没有回你。
然后这个时候你可能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他不爱我了,所以他不睬我。
第二种解释是:他可能正忙着没看到短信。
如果我们要尽量地减少消极情绪的话,怎么办呢?
那肯定就是我们以第二种解释来做一个思考,可以使我们的情绪恢复如初。
如果前面四个阶段都无法转化负面情绪,那就只能走向最后一个阶段——反应调整。
也就是说当情绪产生之后,我们只剩下表达 or 不表达这两个选择了。
比方说你和女朋友吵架了,你其实是感到很委屈,甚至是很生气。
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陪着笑脸说:亲爱的,是我错了,其实是你对。
这就是一种隐忍的策略。
但是从格罗斯的研究上来看:这种隐忍的策略,表面上看好像情绪调节好了。
但实际上却是危机暗藏,不仅会引起个体生理指标的波动,还会形成巨大的精神内耗。
看来,这种隐忍的方式,可能并不是一种特别好的情绪调节的策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