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是怎么养成的?

文/龙爸开讲
“孩子王”是怎么养成的?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从小在孩子中做老大的人,长大就特别容易在大人堆里也做老大。
那些从小在班级里面经常组织同学一起搞活动的孩子,他长大后往往也会成为成年人活动的组织者,在职场当中也常常是领导者。
所以你看,培养什么能力都不如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更加重要。
因为普通人做事儿,高手都在链接人。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小成为孩子王?
◇ 01 ◇
孩子王需要“三种力”
孩子王通常都需要具备几大能力:第一个领导力,第二个影响力,第三个沟通力。
第一个是领导力,就是人格魅力。
比如,
我愿意为我的错误承担后果;
我永远是那个第一个站出来积极主动承认错误的人;
我愿意替其他的伙伴扛下所有……
真正的领袖,一定是能够替周围的人承担他们所承担不起的——能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
第二个是影响力。
你不仅要成为为大伙儿发声的人,还要成为让别人都积极响应的人。
第三个是沟通力。
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其中的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需要有表达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言简意赅的表述出来;
有共情能力,能够换位思考,有效唤起或平复团队的情绪;
有沟通管理的能力,了解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现状,适时适度予以激励或惩戒……
那么具体如何提升这几大能力呢?我们这里提几个小方法。
◇ 02 ◇
鼓励孩子请客
鼓励孩子每年请客吃饭十次以上。
想必你还记得自家的孩子第一次端着茶杯,在饭桌前说话时唯唯诺诺的样子吧?
那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一年能练习十次,到他18岁的时候,他已经练习过100次了。
俗话说:熟能生巧。
那么,到孩子18岁的时候,在饭桌面前再发言的话,我绝对相信这个孩子会做到游刃有余。
你可能会说:让孩子请客,钱从哪儿来?
你千万别跟我说孩子从来没收到过压岁钱,关键是父母得过心里这一关:要想让孩子成为孩子王和人群具有影响力的人,最好先学会从买单开始。
所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所以,什么样的孩子从小容易成为孩子王?
当然是大方的孩子啊,千万别让你家孩子成为一个小气鬼。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盒巧克力。
我拿着这盒巧克力到学校,跟同学全分了。
回来之后我妈妈问我:巧克力跟同学分享了吗?
我说:都分享了,我自己一个都没有吃着,都给同学了。
妈妈当时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你做得太棒了,不过记得以后也给自己留一颗。
我知道:这是妈妈在表扬我,因为我有好东西没有藏着掖着,而是首先想到跟大家分享。
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要点就是:在骨子里为他种下一颗无私的种子。
而不是总告诉孩子少吃点亏,总担心孩子被别人占便宜。
总担心吃亏,就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越来越自私。
其实,被人占点儿便宜怎么了?
你能被别人占便宜,证明你还有被占便宜的价值,证明你比他厉害。
所以,吃亏是福。
家长一定要记住 :在孩子成长中,要先建立一个利他的思维,他才有机会成为孩子王。
什么叫王?
王就是承担最多的、贡献最大的,牺牲最大的,结果他就是拥有最多的。
◇ 03 ◇
鼓励孩子送礼
鼓励孩子每年送礼十次以上。
爸爸妈妈的生日、爷爷奶奶生日、叔叔舅舅婶婶生日、老师长辈生日……都送一点礼物。
这个礼物不一定要很贵重,但一定要走心。
此所谓“礼轻情意重”——手工做的礼物,有心意的礼物,投其所好的礼物……
根据对方的需求创造一个未必是金额很大,但是很用心的礼物。
因为你会发现:当一个人要想成为人群中的影响力中心,他必须具备人情世故的能力、察言观色的能力——
人情世故:我懂你需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怎么投其所好,我懂得把话说到你心里去。
察言观色:我知道在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儿,是什么场景该说什么样的话。
我认识一个孩子,家里特别有钱。
这个孩子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时候,有一次亲朋好友二十多个人聚餐,本该很优秀的他突然间冒出了一句:这个菜怎么这么难吃,像屎一样。
我们所有人都感觉好尴尬,一个高材生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太丢人了。
真正的高手是什么?
是懂得在什么环境里要说什么话,懂分寸、知进退。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孩子王呢?
就是因为他很懂得分场合、分时机、分语言、分行为,最后他就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 04 ◇
鼓励孩子多体验
上回有个妈妈跟我讲:老师,我们家孩子天天去参加同学聚会,这个月参加六回了,真头疼。
我说:你头疼的是同学聚会,还是头疼他管你要钱买礼物?
这位妈妈突然不说话了,我说:你压根就不是头疼孩子参加聚会,只是肉疼钱花多了。
当然,这个事情没有对或错,家长有这种心理很正常。
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孩子一个月能参加六次同学聚会,证明你家孩子的人缘好。
如果你家孩子同学聚会不让去,图书馆聚会不让去,露营不让去,音乐会不让去……这儿不让去、那儿不让去,他跟人链接的机会都没有,他怎么成为人中龙凤呢?他未来怎么驾驭人、影响人、成就人呢?
他连和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没有——见人就跑,眼神闪躲,不敢直面人生,遇到厉害的人就紧张,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不想迁就,平行社交的时候也没有话可以说。
那他最后只能形成一个孤独型的人格。
这种结果,其实和家长的教育有很直接的关系,真正高级的父母是什么?
他们就像是设计大师,给孩子设计经历,让孩子大量的去体验,体验越饱满,人生越饱满。
孩子的自信从哪里来?全从经历当中来。
技能从哪里来?全从体验当中来。
越体验,越经历,越有自信;越跟人接触,越有自信;越经营人,越影响人,越成就人,越有自信;越利他,越能够成为奉献别人的那个人,就越有自信。
鼓励孩子多社交,越社交越社牛,越不社交越社恐,你学会了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