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墉家书,学习自我保护

文/龙爸开讲
读刘墉家书,学习自我保护。
最近,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读完之后心里颇有感触。
◇ 01 ◇
妈妈拒绝老奶奶
小朋友说:上一次假期旅游玩得很开心,但旅途中有一件事情让我很困惑。
昨天我跟妈妈在机场排队安检,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悄悄地拉着我说:
小朋友,奶奶年纪大了,拿不动东西。
这个小包裹放进你的书包里,你帮奶奶背一会儿好不好?
等过了安检,奶奶再来找你拿。
我赶紧打开了书包,谁知妈妈却一把拦住了老奶奶,严肃地说:您可以到对面找机场工作人员,我们不能帮您。
然后妈妈认真的告诉我:不要轻易帮助陌生人。
我就纳闷了:我们不是应该帮助别人吗?那位老奶奶看上去很虚弱,而且也不像坏人呀。
妈妈一直教我要乐于助人,结果她却不让我帮助老奶奶,这不是口是心非吗?
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读完这封信,我们可以确定两点:
这个孩子很善良;
妈妈的作法非常正确。
似乎这种说法有点和稀泥的嫌疑,因为上面这两点怎么看都是相互矛盾的。
实际不然。
因为在小孩子眼中,世界里充满着真善美。
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丑恶和阴暗。
而妈妈这么做,就是为了保护孩子以免被丑恶伤害。
那孩子一定满脸疑问:我怎么没见过你说的丑恶呢?
确实,关于世间的丑恶,父母和老师或许跟孩子讲得很少。
而作家刘墉倒是在给他女儿的信里,对此直言不讳。
来,咱们来一起看一看。
◇ 02 ◇
刘墉给女儿的信
(节选 内容有调整)
孩子先给你讲个故事。
一个学生逛完百货公司马上要离开,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他说:
我肚子疼,必须上厕所。
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了,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车上等着我。
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
说完,还塞了两包东西给他说:这个也麻烦您交给我先生。
结果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人抓住。
因为他拎的那两包,都是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
只见这个学生被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因为人赃俱获,实在是让他百口莫辩。
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车,早就跑得没了踪影。
后来他被带到了警局,而且留下了案底儿。
只怕这一辈子都洗不白了。
你可能会说:好可怕,怎么会帮助别人还这么危险?
孩子,这世界上确实是充满危险的。
你没看报上经常说:
有人装作向女学生问路,请求女学生带他去,等到了阴暗无人的角落,他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有人在荒郊野外把车子的引擎盖打开来,装作抛锚拦车请人援助,再在那人伸头去看引擎时,就把人打晕了。
有些身居高位者侵犯幼童,那些受害的孩子甚至在几十年之后才敢出来指认……
孩子,你要知道:狼固然可怕,但是披了羊皮的狼更可怕。
偏偏那些披羊皮的狼,看来常常比较文弱,貌似没有侵略性,让你放松戒备。
就好像那些吃人的老虎。
据印度调查,跑到村落里吃人的老虎多半是老而有病的,它们没有能力在山里猎捕野兽,只好跑到村子里偷牲口伤人。
所以遇到看似不会侵犯你的,甚至看似和蔼可亲的人,当他的举止怪异时,你就越是要小心啊。
因为我们无法只凭借外表判断一个人的善恶,看上去慈祥的老奶奶也可能心怀恶意。
◇ 03 ◇
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大部分时候,老师和父母都是教孩子如何向善、如何行善,却很少展示社会丑恶的一面。
但是,我们想一想:一个小包裹怎么可能拿不动?而且对方一定要你帮忙拿着过安检,是不是很可疑?
里边到底是什么你完全不知道,万一是危害飞机安全的东西,那种责任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子负得起的。
从常识来讲,对方找小孩子拿东西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安检人员可能对孩子查得不严。
如此说来,这个老奶奶就很难对他没有恶意。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随便去怀疑别人,但是防人之心绝不可少。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宁可信其有。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辨别真假,完全可以找到大人,或者直接找权威的机场人员来协助,先搞清楚真相再说。
刘墉一直以撰写温馨励志的散文著称,可是这次他却向女儿展示的却是社会的丑恶。
在给女儿的信中,刘墉还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
在过海关的时候,有人试图把毒·品塞在小孩子的背包里过关;
有人会偷瞄孩子行李牌上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向孩子的家属骗钱;
甚至有些人故意把假古董放在可以随意拿取的地方,引诱好奇的人上钩。
一旦有观光客拿走,就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这些故事听起来有些沉重,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必须要正视这些人世间的丑恶。
因为刘墉清楚地知道,迟早有一天,女儿要走出呵护她的城堡,那么她就必须要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每一个父母都不可能呵护孩子一辈子——与其事事呵护,不如教会子女自我保护的能力。
那么,我们以后还能帮助别人吗?
助人之心一定要有,但是你要知道助人的方法有很多种,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比如有陌生的大人向孩子求助,请你带路或者拿东西,那你就应当有所警觉,及时报告老师或者家长。
因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是不会向孩子求助的。
再重复一遍:在帮助别人之前,先要保护好自己。
∵
善良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但是如果没有对恶的认识和防范,那么善良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