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大?父母没做好这四件事

文/龙爸开讲
孩子脾气大?父母没做好这四件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小家伙混不吝。
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油盐不进,一言不合就哭闹,一点要求不满足就撒泼。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有哪些原因导致孩子乱发脾气呢?以及宝贝儿发脾气时家长该怎么办?
◇ 01 ◇
孩子闹脾气的三个原因
宝宝总发脾气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家长没能正确的理解他。
俗话说:PP决定脑袋。
大部分家长考虑问题时,都是用大人的眼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
而孩子思考事情有他自己的逻辑——当他表达了一个想法时,如果家长没搞清楚前因后果,就主观、武断地做出判断和评价,那这可能就会与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驰。
所以,这时候孩子出现着急、生气、发脾气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们建议化解孩子乱脾气的第一招就是:学会倾听宝宝的想法。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试着顺着他的逻辑去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
即便孩子的逻辑或结论是不对的,家长最好也要耐心的听完。
然后,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
最忌讳的是: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时,中途打断他,仓促地给出评价,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盲目指责孩子。
第二个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在模仿大人,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三岁之内的孩子处在行为教育阶段。
换句话说,家长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做事风格。
如果爸爸妈妈性子太急,但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经常用发脾气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那么,这种作法对孩子形成较大的影响。
比如,当很多家长发生矛盾时,妈妈的火气一点就着,声调骤然升高八度。
这种情况下,爸爸通常会先妥协。
此种场景被孩子看在眼里,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
嗓门高、脾气大,就会在争吵的过程中取得胜利。
那么,下一次他遇到要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可能也会学着用这种发脾气的粗暴方式来应对。
第三个原因,是在宝宝发脾气时,不同养育者的态度迥然不同。
显然,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几个人看护一个孩子,而几个人之间的意见无法统一时。
比如,当宝宝发脾气打人时,妈妈正在严肃地教育宝宝不该这样做。
但是,姥姥或者奶奶看到了,就觉得孩子被批评看着很心痛,于是可能就会劝阻妈妈:
差不多就行了。
这事儿不赖乖乖,也是因为……
虽然老人的初心是心疼孙子或孙女。
可是,小孩子常常非常善于顺竿儿爬——他会觉得:原来我发脾气哭闹也没事,反正最后总是有会有人出来帮我说话的。
所以,当宝宝发脾气时,家里几个养育者的态度一定要统一。
不能出现一个人当红脸,一个人当白脸的情况,除非这是你们商量好的作法。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会觉得发脾气也没什么,甚至会把发脾气当成一种表达情绪的习惯。
第四个原因,是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妥协。
经常有一种情况:宝宝发脾气后,大人见不得他哭闹,就只好妥协服软。
然后,就轻易的满足了孩子的需求,或者即使没有马上满足他,但是也会在孩子持续哭闹发脾气一段时间后,坚持不住,最终还是满足了他。
这样下来,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误认知:只要我发脾气了,或者我多坚持哭闹一会儿,就能争取到想要的结果。
那么以后,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发脾气和哭闹的方式来争取,直至胜利为止。
这也就是告诉大家:管教孩子时要讲原则,不能随便服软。
家长有原则了,孩子才能意识到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不再提出过分的要求,或者哪些事情真的是自己错了,才会认真地改正。
家长可能会问,那孩子发脾气闹情绪道理讲不通时,如果不妥协满足他,还能怎么办呢?
其实,家长可以试试冷处理——自己该干什么啊就干什么,不过分关注孩子哭闹的行为。
你很可能会发现,其实宝宝在哭的时候,往往会同时偷偷地瞄着大人在干嘛。
当他发现自己哭闹发脾气不管用的时候,自己也就不会再闹了。
当然,以上说的是孩子在健康状态下哭闹,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可是,如果孩子生病不舒服才发地脾气时,那就另当别论了,此时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守护。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