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磨蹭,你家孩子是哪种?(下)

文/龙爸开讲
七种磨蹭,你家孩子是哪种?(下)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了两种典型的磨蹭:吸引注意型和家长要求过高型。
本文我们接着讲下面的五种:
◇ 03 ◇
凡事由父母包办
这种父母通常都是高控制型的。
大事小情都由爸爸妈妈替孩子做了,比如替孩子穿衣服、喂饭、整理书包等等。
我们接触过很多孩子,发现他们都缺乏很多必备的生活能力。
比如——
不会剥鸡蛋,因为他的鸡蛋总是包好的;
不会剥橘子皮,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水果都是被切好分成块儿的……
我们曾有过一个学员,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孩子——一直到上一年级不会用水杯喝水,因为在家里他一直是用奶瓶喝水的。
还有一个孩子,参加我们训练营之前,他的妈妈特别地焦虑,跟我说:
老师,孩子不会吃饭怎么办?他从小到现在都是喂他吃饭的。
他到你们训练营后,你们会有老师喂他吃饭吗?
我说:我们就是要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我们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学会自己吃饭。
后来在训练营,这个孩子吃自助餐时,荤素搭配得特别好。
为了培养他的责任感,我们赋予了他一定的职责。
让他当小队长,所以他每次不仅自己荤素搭配很好,还会提醒自己团队的其他同学说:不要总是吃肉,要多吃点青菜,这样对身体才是健康的。
如果爸爸妈妈包办了所有的孩子的事务,当有一天我们要放手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什么都不会干了,因为家长都替代了他们,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此时,孩子做事必然会磨蹭,因为他很少练习、不太会做。
针对这种类型的磨蹭,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要从生活习惯开始。
我们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去尝试,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做好。
◇ 04 ◇
磨洋工
有时候,孩子磨蹭就是因为作业太多,慢点做可以边做边休息。
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的作业做完之后就要睡觉了。
否则,如果写得太快,还会有更多的作业。
在训练营中曾经有两个小孩,小孩A就问小孩B说:你今天作业写完了吗?
B说:没有,我留了个小尾巴。
A问:为什么?为什么不写完?不是明明可以在学校写完的吗?
B说:我就是要留一个小尾巴,因为我要是都写完了,回家我妈还会给我布置更多的作业。
我就这点小尾巴,我回家慢点儿写,我可以边写边玩,这样我就不用写课外作业了。
你看,家长想给孩子留更多作业,就会出现“家长上有政策,孩子下有对策”。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外有一定的自主时间。
比如,周一到周五我们每个孩子应该有1个小时,周末至少应该有半天的自由支配时间。
如果我们的家长违背了这个规律,孩子就会变得消极抵抗,你会发现他的磨蹭还会花样翻新。
◇ 05 ◇
生性慢半拍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凡事都比别人慢半拍,这和他的神经过程有关系。
比如,在生活,有些孩子你叫他一声,他会立刻答应。
而有的孩子你叫他的名字,要等到5秒甚至10秒后,孩子才会慢慢转头看向我们,对你说:怎么了?
这是和他的神经反应类型是有关系的。
这种孩子就像是《疯狂动物城》里面的那个树懒,说话、动作都特别慢,笑的时候也是先把眼睛慢慢弯起来,最后才发出“哈哈”的笑声。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播放慢镜头一样。
我以前有一个朋友。
大家一起讲笑话,讲完之后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只有这个朋友面无表情。
我们都认为是人家的笑点太高呢,直到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个严肃话题时,突然那个朋友哈哈大笑,然后边笑边说这笑话太逗了。
我们这才明白:原来他刚刚反应过来啊!
对于我们这种天生慢半拍的孩子,给家长的建议是:
一方面,父母要适当地期待。
另一方面,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反应速度,我们要加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 06 ◇
时间观念不强
这类孩子没有时间意识、没有紧迫感。
放学回家就是先玩了再说,等父母催促才慢腾腾的开始写作业。
写作业时,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认为:时间有的是,反正我不着急,我写不完作业,妈妈肯定都会催我的。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叫作“陪太子读书”、“陪公主读书”。
如果没有大人陪着,孩子就会在那儿不停地玩,非得妈妈催着才能完成作业。
我们的训练营也有这样的小孩儿——他在学校里从来不写作业,他把所有的这个作业都拿回来,要妈妈陪着他才完成。
对于这类磨蹭,我们建议:
把写作业的责任还给孩子,家长不要过多催促或陪伴。
训练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 07 ◇
注意力分散
有一种孩子“眼观六路、耳听八面”,特别容易被外面的事件干扰,容易分神。
我就曾见过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的妈妈一度认为孩子是多动症。
因为老师反映:孩子在听课的时候,眼睛经常瞟向窗外。
老师提问时,他肯定是回答不出来的。
于是问他:你在窗外你看什么呢?
他说:老师,刚刚我听到外面有小鸟在叫,是不是这个小鸟找不到妈妈了?
这个孩子在我们的训练营也是这样——正在训练时,他突然听到门铃声,就会立刻会往外边看。
上课的时候,他的手也从来没有闲下来过,你会发现他一会儿去抠抠桌子,一会儿玩玩手指头。
看到同学文具掉到地上,他就会冲过去帮忙捡起来。
他的爸妈说:大人在客厅聊天,他在里屋都能搭上茬儿。
对于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孩子,他们的目标感是不强的。
我们建议是: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设定小目标,明确让孩子知道他要做什么。
小目标对应的时间段一定要短一些,可以先以十分钟为单位,慢慢再延长。
现在你肯定对自家的孩子是哪种磨蹭有一定的认知了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