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爆文情感引导式教育 ...正文

情感引导式教育

发布于11月前    {{ plCount}}评论    {{ actData.readnum}}阅读
情感引导式教育
文/小易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简单说就是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情感引导的本质是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不受任何压抑和否定,其核心在于建立深厚的亲子关系。
因为如果孩子愿意听从你的管教,那一定是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了特殊感情,而不是因为威逼利诱。

也因此,父母可以用一个标准检验自己的教养方式,那就是: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潜在的危害?

情感引导的检查清单:

01.是否了解并尊重孩子天生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

所以情感引导要因人而异

案例:吉尔的女儿蒂芬妮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总是比较慢热。
她常常会在妈妈身后躲上几分钟,才肯试着和小朋友接触,这让吉尔有时会颇感尴尬。

但她能充分理解孩子这一特点,所以她不要求蒂芬妮立即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她知道,这种压力很有可能让孩子难以承受。

吉尔会提前和女儿说:“妈妈知道,马上和小朋友熟悉起来是很困难的事,你可以选择在妈妈身边待会儿,但是,妈妈要和其他大人们谈话,所以不能一直陪你玩。
如果你愿意,妈妈可以帮助你和小朋友们认识。

吉尔的这一策略充分体谅了女儿慢热的性格,避免了引发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Tips:所以,我们需要认清一点,孩子的性格并非他自己选择的,大部分都是遗传,而且很难改变。
我们只有首先接受孩子的性格,才能够有目的的帮助孩子。

02.是否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

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恰当的目标

案例:父母带着两岁的孩子去饭店吃饭,总会期待孩子能够安静的坐着:“住手!不要抓我”“不要乱晃!”“把腿放到椅子底下去!”其实这已经超出了两岁孩子的能力。

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一个小时的晚餐中安静地坐着,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两岁的孩子最多能够在餐椅上安静地坐十五至二十分钟。

Tips:家长必须带好玩具,并准备好游戏,让孩子能在餐桌上玩,逗他们开心,并不时地带他们去外面走走。
关键是,父母要包容年幼的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来顺从父母的心愿。

03.是接受孩子的情感,

还是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案例: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说“我饿了”,家长轻描淡写的回答:“你刚吃完饭,怎么会饿呢?”。

孩子摔倒了在地上哭,家长说:“没事没事,不哭不哭。
”或“男子汉不哭。

孩子说:“妈妈,我腰疼。
”妈妈说:“小孩子哪有腰?”

孩子愤怒的大吵大闹,父母们大声喊到:“吵什么吵?你给我安静!”

Tips:如果我们的感情常常被一个人怀疑、轻视和否定,我们不会再愿意跟对方透露感情。
孩子也一样,当他愿意跟你说的时候,你不听,你觉得孩子说的都是小事儿,等你愿意听他讲的时候,他都可能不再想跟你说了。

另外,我们不认真去想孩子感到饿以及摔倒时的情感变化,不从共情的角度出发去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愤怒等消极情绪,那么孩子也就学不会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情绪。
如果童年时期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就不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04.是否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案例:你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东西都买完了,但是孩子不愿意在购物车上下来,当你试图抱他下来时,他开始哭闹。

此时,你可能要发飙了:“你给我下来!”

或者贿赂他:“你下来,爸爸就给你一块饼干。

如果他还是拒绝合作,你可能就会说:“你再不下来,今天晚上我就不让你看最喜欢的动画片。

然而,这是一个反思的好机会,你应该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教导孩子听话、与人合作和做正确的事。

Tips:你可以从情感上引导他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在购物车上玩,因为妈妈要你下来你才生气,其实妈妈很喜欢把你放到购物车上推着你,但是对不起宝贝,我们的东西都买好了,必须要回家了。
你看,我们买了许多好吃的,妈妈自己拿不动,你可以帮妈妈拿一点吗?”然后趁势轻轻抱起他。
孩子可能依然不满,但是之前的大吵大闹很有可能因为你的同情和安慰的话而很快消退。

05.是否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

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

案例:儿子五岁的时候,在他去后院玩球之前,我提醒他说:“七点是甜点时间,如果你因为玩球来晚了,可能就来不及吃甜点了。
”然后我用五分钟的时间解释了现在距离七点还有多长时间,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告诉他我会在七点准时叫他进来。

如果他晚十分钟进来的话,那是他的选择,我不会干涉。
但如果他跟我抱怨:“妈妈,我还想吃甜点。
”我则会说:“我知道,我也希望可以给你一些,但是甜点时间已经结束了。
没有吃到甜点确实很糟糕,让我们想想办法确保明天晚上能吃到甜点吧!怎样才能保证明天准时回来呢?”

Tips:互动的过程也是家庭中权利和责任进行分配的过程,不是一方被另一方所**就是亲子之间分享权利,不是父母承担所有责任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分担责任。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权力,并让他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样能够训练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责任感,以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能独立做决定。

06.是否给孩子设定了限度

案例:以打人为例,要告诉孩子,发怒和表达愤怒都没有错,你可以说出来,也可以跺脚,但是不能打人。

Tips:设定限度,就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技能。
但设定限度不是要威胁或恐吓孩子,父母应该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理由,让孩子信服,因为爱的最好方式是温柔而有边界。

07.是否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

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Tips:奖励可以在特殊场合使用,但不能称为基本的教育策略。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

而且,孩子需要的不是奖励,而是关注。
如果孩子合作,那一定是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了特殊感情。
如果他们不合作,一定是发生了让他们不愉快的事,单纯贿赂给她一个玩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

奖励常导致以下问题:

(1)孩子为了奖励而做事,失去自发性,过于依赖外在的肯定。

(2)表现型人格,做任何事都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3)表扬和惩罚,意味着你在评判孩子。

(4)总是把听话和“你拿什么奖励我”进行交换。

(5)为了取悦他人而做不愿做的事。

08.是否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

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案例:萝拉因为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而发脾气。
妈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深呼一口气,对女儿说:“你好像生气了?你需要妈妈帮忙吗?”

这样,萝拉的妈妈是在教萝拉一个新的情感词汇——生气。
因此,萝拉学会如何识别自己以及其他人的类似感受,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支持和引导,这又巩固了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

Tips:这位母亲通过接受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女儿感受到自己和自己的感受都很重要,值得妈妈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当看到孩子表现出愤怒、快乐、伤心、兴奋、急躁等情感时,要告诉孩子那种情感叫做什么,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从而让孩子学会如何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受,也学会表达这些感受。
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因此受到父母的帮助时,就不会再用撒泼打滚那种不太起作用的方式来表达了。

09.是否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

以便让他们更合作

案例:晚上要带孩子去饭店吃饭,那么早上就要跟孩子提起这个话题,并告诉他你的要求,例如有事情要跟妈妈说,不能敲桌子,不能大声喊叫。
在去饭店的路上,再次提醒孩子你的要求。
在进入饭店之前再确认一下孩子是否理解了你的要求。

Tips:父母应当事先种下种子,也就是提前告诉孩子你期望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某些情绪,起到预防的作用。


{{ actData.zannum}}

评论

{{ plCount}}条评论
评论 最多100字

精彩评论

情感引导式教育 小易

关注 点赞
文章 1 获赞 {{ authData.zannum ? authData.zannum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