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你教会孩子怎么花钱了么?

文/龙爸开讲
你教会孩子怎么花钱了么?
现在谈到家庭教育,财商的培养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标配。
说句实在话,这方面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确实是一块短板。
一说起财商,大家的第一感觉可能是教孩子去赚钱。
实际上,这种理解过于狭义了,财商教育首先是要教会孩子理解钱的作用,并帮助他学会自主完成交易的过程,以及合理规划自己的所拥有的钱。
换句话说,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比较合适呢?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财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01 ◇
何时培养孩子的财商?
首先来说: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比较合适呢?
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往往非常不一致,有的人说从六岁开始,有的人说可以再大一点,还有的说越早越好。
而我的建议是:财商教育最好从孩子三岁时就开始。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让孩子系统地掌握财商相关的概念,而是要铺垫,让孩子先建立关于钱的意识。
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和钱接触的机会自然也就变多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这个年龄,那你就可以考虑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了。
说了开始培养财商的时间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培养?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财商的培养分成三个阶段,分为3到6岁、6到12岁和12岁以后。
而在每个阶段,我们培养的目标也不大一样。
◇ 02 ◇
3-6岁的孩子
3到6岁的孩子,对钱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
那么,孩子很可能分不清什么是一元,什么是十元。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钱,比如接触一些游戏、道具来让孩子熟悉钱的作用。
接下来,大家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帮助孩子去实践在真实的场景中去花钱。
比如带着孩子购物,让他自己去选择想要的东西。
千万注意这里说的“想要的东西”指的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像玩具这样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物品。
此外,我还要提醒各位的是:给孩子一定选择权的时候,也要对孩子的选择有个限制。
比如出门前就和孩子说好:今天我们去商场,但你只能买一样的东西。
而且家长要说到做到,并在孩子选好以后带着他一起结账。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孩子经历了一个从选择商品到付款的完整过程,也就是一个花钱的过程。
另外因为是千挑万选的结果,在得到这样的东西以后,他也会很珍惜。
以上我说的是培养3到6岁孩子的财商,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钱的作用,所以以此为基础理解什么是花钱。
◇ 03 ◇
6-12岁的孩子
等孩子再大一点,到了6到12岁这个阶段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就要开始教孩子:认识钱的面额,并教他们怎么花钱了。
具体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到购物中,和你一起计划该如何花钱。
那怎么才能引导孩子参与计划呢?
比如——
你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和他一起商量:
今天需要买什么?我们大概有多少钱?
需要买的物品单价分别是多少少?怎么组合搭配更合理?
……
这样就把他引入到这个计划中了。
另外,当遇到价格不一样的相同商品时,你也可以跟他一块分析:
为什么买这个?为什么不买那个?
这个好在哪儿?那个不好在哪儿?哪个性价比更高一些?
这样孩子就知道,原来要买一样合适的东西,还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 03 ◇
12岁以后的孩子
很快孩子到12岁了,这时候他可能每个月从家长那里得到固定的数额的零花钱,而且也可能开始产生自己去买东西的欲望了。
那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钱去买东西。
但是,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例如买零食要注意对健康的影响,买的书要有利于身心等等。
但接下来我想说是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想买的物品超出了他自己预算的情况,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合理规划财富的习惯。
这时家长需要告诉他,因为你的钱不足以支付,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买。
听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就会忍不住问,如果孩子执意要买怎么办?
确实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而且不好避免,所以我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办法:
先给孩子几天的缓冲时间。
如果过了这几天他还是很想要,那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他真的很喜欢这个东西。
这时家长就可以综合考虑一下,要不要实现孩子的心愿。
想帮助孩子时间愿望当然可以,但不能白白实现,而是要告诉他,如果你想要——
爸爸妈妈可以借钱给你,但——
你以后要把这笔钱还给我们,以及你今后要用什么方式还。
这是一个让孩子了解有借必有还的好机会。
但我还要强调的是:家长说话一定要算数。
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自己买东西,但是钱不够的时候给孩子添钱,并口口声声说这是最后一次,但实际上下次又会照做不误。
我想提醒大家,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作法,非常不可取。
这不仅不利于孩子锻炼自己的抵抗诱·惑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他的计划性。
∵
总而言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培养的能力不同,家长要选择相对应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这都是为了孩子有能力在成年后管理好自己的财富,树立好正确的金钱观。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