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至少有4个场景

文/龙爸开讲
小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至少有4个场景
我想只要一说起孩子撒谎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是一脸黑线、如临大敌,还可能马上就会上升到道德、品质之类的高度。
实际上,孩子撒谎可以说是成长中的一个必要步骤,完全不需要太过紧张。
◇ 01 ◇
假的说成真的
实际,只要家庭没有太大问题,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品性纯良。
小孩子有时候撒谎,可能只是因为他没有分清楚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我儿子上小学时,有几次他回来跟我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
然后他就把获得表扬的过程讲得非常具体。
于是,我就赶紧去感谢那个老师。
结果把老师整得一头雾水,原来是孩子撒了谎。
想必你家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偶尔有这样的作法,你一定会十分抓狂:孩子这么小就学会撒谎了,这可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情况完全不需要过多紧张,更不要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小孩子这种撒谎并不具有“骗”的性质——他并不会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可以说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完全不伤大雅,只不过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罢了。
实际上,孩子撒这种谎多出现在八九岁之前,也就是以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最多。
如果孩子到了四年级以后还爱撒这种谎,那这个情况就比较严重了,说明他的内在存在严重的匮乏。
比如我见过一个孩子,他天天跟其他的同学分享他爸爸多么爱他,比如买什么东西给他,带他出去玩等等。
而实际上他的爸爸已经不在了。
这个孩子一直到十岁以后,还在天天告诉别人“爸爸如何爱我”的虚拟故事。
这时已经可以确认他有心理问题。
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知道原来他爸爸已经不在,然后就有很多孩子嘲笑他,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你看,这个案例中,起初孩子撒谎只是源于他内在的一个渴望,他知道他讲的不是真实,他这样做有明显的攀比和安慰作用。
这种谎言只不过是投射了孩子的理想,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
什么时候才成了大问题呢?
当孩子再也分不清自己所说的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时……
◇ 02 ◇
做了却不承认
孩子撒谎的情况,除了“把假的讲成是真的”以外,还有就是明明做了,他非说自己没做过。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他害怕承认会带来惩罚。
所以,这是他对可能性后果的一个害怕,因为害怕处罚而撒谎。
我想这个后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后果,一种是消极的后果。
孩子做了的坏事,他不能承认。
这比较容易理解,然而让人不理解的是:有些孩子做了好事,也不承认。
比如这次考试他明明考了第一,但爸爸妈妈问“你考怎么样”时,他却说:我不知道。
如果大人再追问,他会说:我考第十吧。
如果是我,肯定会巴不得赶紧说“我考第一”。
你看,这就是两种情况:
第一个:做了坏事不敢承认,当然他是害怕这个惩罚性的结果发生。
第二个:我做得好也不承认。
这往往是因为:我过去做得好的时候,从来没有获得过欣赏、赞美、认可所致。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说明亲子关系非常糟糕——我让你知道干嘛,让你高兴干嘛,我就是不想让你高兴。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过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
如果我跟你讲我做得好了,下一次你就会希望我做的更好,因为你永远不会满足。
如果我告诉你我考第一,我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你还会一直要求我考第一。
◇ 03 ◇
撒谎涉及他人
如果牵涉到别人,比如说孩子偷东西,偷用爸妈的钱财,这就是一种挺严重的情况了。
当然,即便是这样,家长最好还是要尽快平静下来,千万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骂孩子:
你以后就做小偷了,你再也没有用了,你的品行不好了……
父母不要这样做,我建议的是: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孩子,应该一对一的跟他谈心——
孩子,我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是我也相信你一定有原因的,对吧?
那么你愿意告诉妈妈是什么原因吗?
一般来讲,孩子第一次这样做——偷东西也好,撒谎一个很大的谎也好,妈妈、爸爸能够这样子一对一跟他讲,而且是私下跟他讲,他就会知道你是爱他的,你不是在羞辱他,这样会给孩子很大的力量。
但是,很多父母常用的作法是:先羞辱孩子。
你这不就是一个小偷吗?你从此就成了一个小偷……
然后不但跟孩子这样讲,还要跟周边的所有人讲,让大家都知道:你看他会偷东西,他就是小偷……
我实在不知道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但是如此作法的结果很清楚:孩子的人格必然遭受很大的破坏和影响。
所以,我们特别想让父母亲能够知道:你的孩子他是好孩子,但有可能他在成长中,会经历一个这样的阶段——撒谎,甚至是偷家里的钱。
在碰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父母第一次怎么样应对,非常的重要。
◇ 04 ◇
善意的谎言
最后再说一种撒谎的情形。
有的孩子对父母说:我的撒谎都跟你学的呀,你不是也经常撒谎吗?比如,我儿子就曾经问过我:
你看谁谁谁不是打电话请你出去吃饭,你就说你不在家呢?你这不是在说谎吗?
你看你都撒谎了,你为什么不允许我撒谎呢?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作父母的就会比较尴尬,那么,该如何跟孩子来解释这件事儿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撒善意的谎言呢?
这里有两个重点,就是当你撒谎的时候,
第一个,你会不会让自己受伤?
第二个,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如果既不让自己受伤,也不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样的谎言,我们就把它归类为“善意的谎言”,这样谎是可以撒的。
比如,别人问小孩儿:
妈妈在哪儿工作?妈妈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一个小区,几单元几栋?
这时,很多爸妈都会教孩子:你不要告诉他,即使你要告诉他,也说假话。
所以。
这样的谎言是孩子不让自己家受伤的一种表达,因为这个人你们根本就不认识。
那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呢?
显然不能这样说,所以我从来不会告诉孩子:你没有讲真话就是不诚实。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