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式教育:不要让孩子赢了起点却输了一生

文/龙爸开讲
揠苗助长式教育:不要让孩子赢了起点却输了一生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孩子提前入学好不好?
◇ 01 ◇
开学式剖腹产
记得前两年有一份杂志做出一个专版 :开学式剖腹产值得吗?
内容说的是:每年的七八月份,中国做剖腹产的准妈妈就尤其多,结果反倒是快不了,往往要排队到八月底。
那么,你一定会问了:为什么大家都要急惶惶地要把孩子生下来呢?
实际上,这就是一张纸的事儿一捅就破——就是要让孩子赶在9月1日前生出来,这样到6岁的时候,孩子就可以顺利上小学了,否则就要再等上一年。
这实际上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和未来的一种担忧和焦虑。
你想啊,邻居家的孩子就比你家的娃儿大两三天,人家6岁上小学了,而你家的宝贝却天天还在院子里疯跑着玩,这会让家长多么丢人呀!
当然,家长如此这般的考虑还有很多,将来隔壁的阿毛都大学毕业工作赚钱了,而你家的小宝还是交着学费念书,这怎么看都是“机会成本”。
且不说这么远,就孩子多上一年学前班的费用,都要比上小学要高得多。
还有些父母想得更远,如果孩子早成年一年,那就可以早找工作、早找对象,免得好机会都让同龄人全抢走了。
即便是再不济,早一年入学,将来就算是高考没考好,也可以多一年的机会不是?
◇ 02 ◇
赢在起跑点有用吗?
家庭教育领域,总是有一些流言让大家真假莫辨,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都用这句话套自己的一种教育理论。
我们且不说这些具体的理论,先说说:即便是赢在起跑线上,孩子就真的赢了吗?
经我这么一问,你一定在心里犯寻思了吧?
你想像一下,在赛跑的起跑线上,一群6岁或7岁小孩子站在线后准备起跑,你家的孩子也在其中。
可是,你家的孩子本来是9月份出生的,你硬是让他在8月份出生,这样他就会比上一年8月份出生的7岁的孩子小了整整一年零一个月。
你得知道,小孩子那可是一年一个样儿,你的孩子跟别人一比,明显就是一个小不点。
结果发令枪一响,你认为你家的娃能跑赢别人吗?
搞不好就是起跑后马上就落后了,这就是“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这难道就是你希望的结果?
在教育上,父母的很多急于求成是欲速则不达的。
如果你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是9月份出生,就让他等一年再上学。
这样他从上小学开始,不管是身高,还是智力发育都会高人一等,你想想这将是什么样的优势,用网络流行语“遥遥领先”形容也不为过。
有些家长明显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辩解说:宝宝长得快,就算是刚开始比别的孩子个子小一点,过几年就差别不大了。
这话自然没错,问题是:你确定小学前几年形成的差异,不会影响很多年吗?
比如,你家的孩子比同班大部分同学小一岁,从上学开始可能算术就跟不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学前班,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都已经讲过了,当老师讲到一些初级的算术运算时,一问,大部分同学都对答如流,那老师很可能就一两句带过。
而你家孩子却因为年龄比较小,学前班也上得马马虎虎,这时你还能确定你家孩子能学会算术吗?
而且,小学算术如果学不好,这个影响就过于深远了,到初中、高中,孩子的数**算能力都可能跟不上,也就是说数学成绩很难跨进第一梯队。
这样的结果是你想看到的吗?
更何况这种揠苗助长,很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如果孩子刚开始上小学就跟不上,那最轻的结果就是厌学。
你想想:同样是孩子,你家的娃感觉事事不如人,他会不会有挫败感,会不会自卑?
如果父母又争强好胜,那么不断地责骂孩子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孩子将会从小就生活中负面情绪的阴影中。
◇ 03 ◇
我在开玩笑吗?
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危言耸听。
好吧,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曾经有学者对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做过统计,发现:能参加世界大赛的多半都是上半年出生的。
这难道是偶然吗?
我看未必。
体操队员的招募跟小学招生差不多,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显然被选上的孩子中,大几个月的孩子,不管是智力,还是体能,通常都会更有优势。
到真正参加世界性大赛时,年龄稍大的孩子就更有优势了。
上学也是一样的,门外走出来两个同级的孩子,一个看起来鼻灯泡还经常冒,另一个却是干干净净、玉树临风,如果选班干部你会哪一个?
这就是小学高年龄的班干部多由女生担任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时的男生经常被女生欺负、愚弄。
曾经听一个男生说,他在楼梯下面走,楼梯上站几个女生对他笑成一团,还伸手摸他的头,笑话他:怎么看都是小孩子。
我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同桌女生对我说:你故意把笔掉到地上,你捡笔时可以偷看后面女生的“胖次”。
那时的我,真的是傻傻不明白她讲的是什么意思,直到两年之后上初中,我才搞懂她说是什么。
你看,这还是年龄一样的情况下,女生都会依靠自己早发育的那么一丁点儿,对男生施展“**”之能事。
更何况你家的孩子比同班女生再小上一岁呢?
所以,对于孩子入学的问题,不妨顺其自然。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
孩子晚一年入学,既可以让你们的亲子时光更加充沛,又可以让他做好身心、知识的准备,这或许才能够真正赢在起跑线上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