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总爱把自己关在屋里,怎么解?

文/龙爸开讲
青春期的孩子总爱把自己关在屋里,怎么解?
青春期是一个人转变最迅猛、最显著的一个阶段,原来像跟屁虫一样的小乖乖,突然就再也不愿跟你一块儿出门了,这未免会让不少家长颇为失落,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事实上,更让家长接受不了的是:初中以后的孩子,一回家“呯”一声就把自个的房门摔上。
甚至有的孩子像防贼一样,居然还把房门上了锁,只留老爸老妈这两位世上唯二的至亲在空气中凌乱。
对于孩子的这种自我封闭的作法,有些父母会绕到阳台去偷偷看孩子到底在干啥;有的父母更绝,干脆把孩子房间的门锁拆掉,这样就可以随时、光明正大地进孩子的房间了。
实际上,这是青春期孩子不愿跟大人沟通的一种表现,我们对孩子关门不沟通,总结了三种典型情况,你看完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不安了。
◇ 01 ◇
不管有事没事,总关着门
如果孩子是这样有事没事总爱关着门,这很可能是孩子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他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一下自己的心事和心情。
虽然说孩子关门对于亲子关系的伤害比较大,但是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行为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因为青春期孩子非常希望能从父母那儿独立出来,这样才能体会到自己长大的感觉。
这也是孩子以后走进社会,能够清楚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是一种很好的预演。
所以孩子关门,家长完全可以无视之,下一次孩子再关门,咱们做家长的彼此会心一笑就行了。
顶多跟他们说:孩子,你关门请轻一些。
◇ 02 ◇
心里有事,不沟通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心中真有事,是真的不愿沟通。
有时候,你看孩子在学校和外面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做家长的多半都是能从孩子的脸色中看出几分。
可孩子总爱自己憋着,或者是关起门来直挺挺躺在床上。
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在心里就会有些酸酸的,感觉自己帮不上忙了,充满了无力感。
其实如果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就给咱们的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吧。
人在困难的时候,别人的帮助当然是相当的重要。
可是,如果自己能够给自己心灵服药,那会让人更加强大。
小狗狗受伤的时候,你看它都会躲到一边,独自来舔自己的伤口。
那么人的心理受伤了,他也是需要这样的。
青春期孩子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主见了,遇事就不爱跟父母说了。
因此,这时候父母亲就要给出一个态度,告诉孩子:任何时候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们。
这时孩子会掂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
实在顶不住的时候会向你们求助的。
而当他们求助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你看,上次我就跟你说什么什么来着。
这种爹味儿十足的老生常谈会让孩子很烦,如此一来下次他们的嘴就更严了。
我身边就有一个个案,就是父子俩是不能见面的,一见面就吵——爸爸在房间,这孩子会待在客厅;爸爸在客厅,孩子一定回房间。
后来我通过咨询就发现爸爸经常会指责孩子说:上次就跟你说过了,你得听我的,你不听结果怎么样了;你出门又不关灯了,你为什么做事总这样等等。
就是这位父亲总是用指责的句式和孩子说话,这时间一长,父子之间就有隔阂了。
◇ 03 ◇
意见不同,拒绝沟通
第三种情况就是意见不同,孩子拒绝交流。
这个是最让父母抓狂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关于学习、报考哪个学校、早恋、购买时髦物品等等,他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动权,要自己做主。
但是父母也有自己的立场,于是亲子之间就很容易发生一些吵闹。
于是,孩子往往是话不投机就马上冲回自己的房间。
有的妈妈就会觉得:你什么意思?没讲完就走。
于是就会跟着要推门进去,这时候孩子火了,顶着门不让妈妈进去,后来闹大了,爸爸也加进来。
但是,经这么一闹,不管谁胜了,刚才要说的正经事儿,铁定是没法再聊了。
◇ 04 ◇
孩子关门,你这样做
现在是不是明白了,孩子不沟通老关门,实际是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需要自己的独立,需要自己掌握自己。
咦?这不也是我们父母希望的吗?实际上你看,彼此的目标和方向竟然是一致的。
那么,怎么就会闹得如此不愉快呢?
问题就出在父母和孩子处理问题时,不妥的态度和情绪上。
所以说,亲子之间更需要沟通的技巧,以后再遇到孩子关门的情形,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跟孩子说,你需要独自想一想的时候,可以直接的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永远支持你。随时给予帮助。
家长只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而不需要逼问他们什么事儿。如果实在必要,可以换个家长沟通。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可以的。
都说一个家总要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换种沟通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留字条或者是短信这样的形式与孩子沟通。
最后说一点:
如果家长实在忍不住想镇住孩子,也务必要适可而止。
因为管教孩子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长,而不是镇住他们。
记住不要赢了孩子,而要赢得孩子。
孩子在家都赢不了父母,那他将来又怎么来赢得社会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