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了:从紧握到放手

文/龙爸开讲
我不要了:从紧握到放手
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总是被各种压力挤压得郁闷无比。
然而,我们总能遇到一些妙人,跟他们在一起我们觉得轻松、通透,他们就像一道光可以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大部分俗人而言,他们天天都围绕着自己以外的人或事在转,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周围而在不断地屈曲自己。
而那些妙人却尤如一颗太阳,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有强大的吸引力,周围的人或事,都会围绕他们来转。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种人呢?或者说,他们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呢?
其实找到他们超简单,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释然不强求。
或许你会说:这是你自己瞎想的吧,做到这么简单一点,就能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
还真不是我自我闭门造车想出来的,因为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我曾多次跟他促膝长谈。
在他的谈吐中,表达出来的就是“释然不强求”这样的人生态度——
我从不觉得自己要为太多的人或事负责。
一旦觉得有些东西或事情让我难受,就会直接扔掉。
第一次听到他这种说法,让我思考了很久,有点不可思议。
可是,后来越来越觉得有道理:“我不要了”才是人生的大乘智慧。
◇ 01 ◇
不愿结束的执念
相反,现在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充满了各种困惑:
有些事或人,给我带来些许甜头,但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痛苦。
我深陷其中,握着太烫会受伤,放开又极其舍不得,真不知该如何才是好。
它可以是一段正在变得糟糕的人际关系,或者一个努力了许久但发现无法实现的目标……
往往这个时候,人们就会陷入纠结挣扎的困境。
毕竟它们是曾经付出过的真心、曾经内心无比的渴望、曾经精心呵护过的。
因此,我对它有很深度的卷入,有非常强的执念,希望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然而,正因为我付出了真心,所以现在的它,即便不复从前,给我带来了种种不适,我却不舍得放手,还在抱着一丝侥幸,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这就是大部分人所抱有的僵化思维误区:
我必须得到一个好结果,否则,我不甘心。
比如你想拼命挽救一段感情,或者你想改变感情中的对方,或者你受到了伤害想要寻找一个理由、讨个对错……
或者,你要强迫自己继续努力,想尽办法来实现那个虚无飘渺的目标。
这其实是“来都来了”的心态,硬着头皮继续搞,还经常把这种无谓的虚耗美化为坚持。
这种求而不得,就会把我们卷入不断焦虑的漩涡。
这便是一个无限死亡循环:左右为难,尴尬不断,却仍然劳而无果。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些纠缠在自己身上的人或事,其实早已经有了结果。
只是你不愿意接受真相罢了。
如果你换一种思路想想:只有你想要的结果才是真正的结果吗?或许及时止损是更好的收场。
所以,不要了吧。
◇ 02 ◇
是不甘心
人无法主动说出:我不要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甘心。
比如说,你和某人吵架,吵得越来越激烈,明明你是对的,对方却仍然胡搅蛮缠,所以你越想越生气。
即使吵完之后,回到家你也仍然气得睡不着觉,脑子里又想起一堆新的脏话,心想当时为什么不怼死他。
比如,你陷入了一段差劲的感情,明明知道那个人是个渣男,纠缠毫无意义,但你就是不愿先离开。
你的逻辑是:就算下地狱,你也得拖着对方跟你一起下地狱。
我过得不开心,对方也别想过得开心。
可能你还有更恶毒的想法:万一分手,他找到了更好的,幸福了呢?
所有这些,就是你经常听到的:
这口气,我实在是咽不下去。
其实有一定程度的不甘心,反而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但是,有些人的不甘心会不断反刍,成为心理学上所说的“不甘心陷阱”——
我们常常因为“沉淀成本”,即在某些人和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而在内心产生很深的羁绊,执念也越来越深。
你想想:如果你与路人吵架,可能只会生气两三天就过去了。
但如果你跟家人产生了龃龉,或许就是一辈子的仇恨。
即便是多年以后,依然意难平。
这就像你去攀岩,只握着一根细绳子,凶险万分。
但你仍然在想:
不行,我已经爬到这里了,我一定要爬上去。
而你的大脑在要怂恿你:赶紧爬呀,否则你的人生就完蛋了,你可以的,快。
正是我们内心的不甘,才会让我们越发不理性地去高估某些人或事的重要性,从而逼迫自己继续去做毫无意义的努力。
这时,你不妨回头看看,发现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的那些所谓执着,是多么的开笑。
◇ 03 ◇
不要了之妙
为什么说“我不要了”是一个很妙的心态?
这是因为在这种心态里,会自动选择出来最优解——不想要和没有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一是我主动离开,二是我拥有的失去了。
要我说,宁愿主动不要,也不要等待被选择、被抛弃。
更直接地说:
我不想反复在烂人和烂事中消耗自己,即使它们还能给我带来了一些好处。
对待生活、做事,不能因为过去如何,所以现在就要选择心软、继续挣扎,而是要看看它现在、未来能给你带来了什么,然后做出一个决断。
任何内耗都是一种自我难为,而且以为“貌似坚持”之名。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我不要了”的态度,来表达我的担当和勇气。
从此,我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你设定的目标不需要赢得任何他人的认可,你不需要靠别人的心情和面子而活,你不需要满足别人的期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