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内啡肽,你选哪一个?

文/龙爸开讲
多巴胺与内啡肽,你选哪一个?
多巴胺与内啡肽是两种带给人类快乐感的神经递质。
近两年,这两个词逐渐火遍网络,还出现了不少流行语,比如“穷人放纵多巴胺,富人追求内啡肽”,“年少偏爱多巴胺,中年方知内啡肽”……
言下之意,就是多巴胺不好,内啡肽才是人生追求的真谛。
那么,这两种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这属于神经科学的内容,太深了咱们也不懂。
大致可以把多巴胺当作“即时奖励”,让人上瘾、迷恋、沉沦;内啡肽是“滞后补偿”,能引人向上。
来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刷短视、打游戏、胡吃嗨喝……这都是**多巴胺的作法。
亚里士多德说:
快乐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不懈的追求。
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对上述两种物质的注解,前半句像说多巴胺,后半句像是说内啡肽——
追逐多巴肽带来的快乐,如同买东西,快乐来去如风,过后空空荡荡,只会留下空虚和焦虑;
而追求内啡肽,如同投资,尽管过程辛苦、艰难,但最终可以让人获得持久的满足与成就感。
◇ 01 ◇
追求哪种快乐决定你的人生
最典型的多巴胺式快乐,就是短视频和游戏了——美女帅哥让人爱不释眼,游戏惊心动魄让人爱不释手……很多人就慢慢成了互联网的常驻“居民”。
这些远离现实的快乐,让他们留连忘返、乐不思蜀。
我曾有一个来访者,是位大学生。
本来这孩子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学习好、模样长得也不赖、性情温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名列前茅。
按照这个发展轨迹,不管是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大公司,都是人中龙凤的存在。
但是来了,但是正在上大学的某一天,他突然就迷恋上了游戏。
以前一直非常自律(或是他律)的生活,就像决堤的水闸一溃千里。
从此,这个孩子不仅借钱打游戏,甚至连工作都不找了,就在寝室里打游戏寻找虚拟的快乐。
几年后,他才终于幡然醒悟: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困难或挑战,而是那些让人不知不觉间沉沦的Y惑。
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这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巨大鸿沟的根本原因。
多巴胺是一种即时奖励,让人沉沦而不自知,就是有句老话说的“温水煮青蛙”。
◇ 02 ◇
年少偏爱多巴胺,中年方知内啡肽
这是网上的一个说法:
年少时,热衷于追求多巴胺带来的快乐。
人到中年,才知道内啡肽才是最好的。
据说,西北的牧羊人手里都会拿上一把盐,因为盐是食草动物的必需品。
牧羊人就是用这一小坨盐引惑着羊群一直在他周围,从来不会跑远。
盐巴就成了牧羊人收拾羊群的终极武器,是羊群一生受困的秘密。
人类是一种劣根性很强的动物,你看世界上最好的生意全是成瘾的产品,吃喝P赌抽,莫不如是。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如同盐巴一样的Y挨个看你,让人沉沦、无法自拔。
打几圈麻将、刷几集热剧、玩会游戏……当时确实感很爽。
一旦沉迷进去,即使不再快乐,也很难再走出那种状态。
最终只能陷入空虚而又迷茫的境地。
这些上瘾行为的背后主因,就是多巴胺——一种人体激素。
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兴奋、开心等信息的。
简单说,多巴胺就是给人类带来快乐感的,具体作用就是“奖励”和“愉悦感”。
但是,真正长远的快乐来自于内啡肽。
内啡肽是一种脑下垂体分泌的、类似于吗F生物化学合成物的激素。
因此,它可以产生像**一样的止痛效果和快乐感。
显然,内啡肽是一种纯天然的镇痛剂。
在现实生活中的,跑步、运动,吃辣等活动产生的快乐感都和内啡肽的分泌有关系。
当人体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重量级运动时,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来镇痛,让人产生快乐感。
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克服困难、经历痛苦后产生“苦后甜”的生理根源。
内啡肽相当于天然的镇痛药,具有补偿机制,在减轻人们痛苦的同时,还会使人感到舒适、快乐。
比如,你长距离跑步、锻炼身体、阅读学习等痛苦过程之后,你的身体会分泌内啡肽来补偿你,让你感到快乐、满足、有成就感。
简单来说,多巴胺让人立即享受,很容易上瘾;内啡肽使人延迟满足,也容易上瘾。
这就是强者越来越强大、更加努力、更加优秀的根本原因。
通过多巴胺获取快乐是一个陷阱。
如果你想一直得到快乐的感觉,就必须不断增加刺J程度。
在这种反复的刺J下,身体会对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感逐渐麻木。
甚至还会出现思维松散、神经衰弱、失去自控力等症状。
获得内啡肽似乎很困难。
它要求你抛弃垃圾快乐,专心做好一件事。
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会有点痛苦,但是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成功之路其实并不拥挤,因为大多数人很早就选择了放弃。
∵
生活是一本书。
愚人只会草草翻阅,但聪明人会仔细地阅读它。
有的人先喜甜后苦,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坚持不懈地追求持久的幸福,而有的人却在短暂的喜悦中逐渐堕落。
归根结底,这是人的选择。
多巴胺能让你快乐一阵子,但内啡肽却能让你永远快乐。
想要的改变需要从现在开始——不拖延、不等待、不逃避,你才能走上追求内啡肽的道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