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事情越担心越看变糟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解读:事情越担心越看变糟
在生活中,总是遇到担心成为诅咒的情况,这似乎玄而又玄。
实际上,心理学完全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并能从中拎出清晰的逻辑链条。
在不太正宗的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说法:你越来避开一件事,就越躲不开。
这听起来有点像是因果论。
从心理学上说,担心是一种焦虑的心理状态。
焦虑中的人们内耗严重、心理能量不足,更容易遇到倒霉的事情。
◇ 01 ◇
强者思维
一个坚强的人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担心之中——他们会理性思考,采取有效行动,然后接受无法控制的事情。
例如——
如果我担心我的猫会迷路,我会加高栅栏或在猫身上放一个***,而不是整天担心它。
如果猫病了,已经按照规定治疗了,但我还是担心猫会因此而病死。
我会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并告诉自己生与死是我无法控制的。但如果我真的还是不能放松,我就把自己隔离起来——外出或者旅行,不让自己的焦虑会影响猫。
再如——
我担心我的孩子会近视,脑子里的不理智、思维薄弱,就会让自己陷入焦虑状态: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唠叨孩子别再看手机,否则就会变成近视眼……
但是这样做完全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会让孩子肝郁,眼睛更容易近视。
孩子会潜意识地觉得:只要我不近视,妈妈就会不停地唠叨、担心,只有我真的近视了,妈妈的焦急才会落地。
从而下意识地控制身体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紧张,使自己近视。
在父母的持续焦虑中,孩子也会习得同样的脆弱心态:遇到问题时,只会消极地担心、担心,而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
所以总是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情,他的同学和老师都看不起他。
当他遇到机会时,他不敢主动去思考、去争取。
他总是被动地期待和抱怨。
于是,他就成了不幸的人。
如何有效帮助孩子的视力健康?比如——
如果有精力,我会和孩子互动,做游戏,做户外运动,给他们**,定期体检;
如果没有精力,我就会花钱让我的孩子学习各种运动;
如果既没有钱,也没有精力,所以至少闭嘴,别再用你的焦虑从孩子身上吸走能量;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那就听天由命,戴上眼镜吧。
这便是强者的理性逻辑。
无论什么阶层的人,每个人都有需要担心的事情:穷人担心没钱花,富人担心投资损失。
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唯一不同的是:弱者会停留在焦虑之中,不会做出积极的努力,而只有消极的焦虑,这会让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受阻、越来越无力;强者会采取有效地行动,并接受无法控制的现实。
强者的思维水平,成为养育孩子的起跑线。
弱者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给孩子搭建天花板。
◇ 02 ◇
爱的链接
无能的父母,总是将自己的痛苦投射到最弱小的孩子。
如果我们有崇高的勇气,在每次投射自己的欲望时,我们都要回头审视自己、深入内心,对自己说:
我的孩子是一个天赐的存在,有内在的智慧和节奏会引导他。
通过焦虑和恐惧,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我压抑的一面的投射。
如果你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可以反思一下对自己:在学习中痛苦的人是我。
但我的孩子,他会通过他的经历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果你担心不这样做控制孩子,他就会有太高的要求,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我的欲望被压抑了,是我在潜意识里渴望苛求别人。
而我的孩子会体验精神和物质的丰富,他的内在将引导他掌握平衡感。
如果你整天监督孩子,担心孩子懒惰、没有上进心,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强迫自己、不断奋斗是我的人生方式,渴望偷懒是我的潜意识在想摆烂也会有人爱。
而我的孩子,会带着他自己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安然完成他的人生。
我只需要陪着他,不需要干涉。
有朋友告诉我:她以前从头到脚,看到的都是孩子的问题。
经过两年反省后,突然真正看到了孩子,发现:从头到脚都是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曾经父母眼中的自己。
她深深地拥抱了那个父母从未看见的自己,看到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纽带,那是永远无法割断的爱的链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