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家谱图技术:照顾者和被照顾者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之家谱图技术:照顾者和被照顾者
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是正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女子。
◇ 01 ◇
太累的女子
她和丈夫一起经营一家工厂。
十年前,丈夫染上D博,欠下很多钱,夫妻俩发生了争吵。
最后丈夫表示:只要还清债务,他一定重新做人。
可是,后来还是时不时有人前来讨债,一问原来是丈夫又在赌了。
由此,妻子的心渐渐凉了,她打算和丈夫离婚。
现在,她和亲弟创办了一家新公司。
可是,她的弟弟在工作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让她很担心。
和弟弟一起开公司的目的:
一是为了帮助他,
二是为了规划自己离婚后的生活。
她从小就一直帮助弟弟,因为她的母亲总是要求她照顾弟弟。
她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但她妈妈很有能力,很会赚钱,也很会持家。
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对她影响很大。
因此,她从小就非常勤奋、进取,帮助母亲照顾家庭。
由于家庭背景不好,很难找到伴侣。
后来,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
丈夫的家庭出身也不好,母亲患有癌症。
两个人同病相怜,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她的岳父在经营一家工厂。
结婚后,她开始协助公公打理业务。
她工作出色,赢得了公公的器重。
然而,丈夫D博对公公打击很大。
帮儿子还清债务后,公公决定退休,并将工厂交给她。
她努力工作赚钱。
然而,刚有有了一点积蓄,就会有人上门讨债。
这似乎成了一个魔咒:还清债务后,就会一无所有。
她离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财产。
◇ 02 ◇
家谱图
从家谱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这两个家庭的支柱是:这位妻子,以及她的母亲、她的公公。
妻子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并将母亲的人格内化,形成了“能干者”的面具。
同时,他也内化了母亲照顾弟弟的角色,对弟弟无私地照顾,形成了“照顾者”面具。
之所以这位女子与她后来的丈夫一见如故,就是丈夫在某些方面与她的弟弟很相似,他戴有“被照顾者”的面具。
其实,他就是一个“巨婴”——
母亲去世前,他由母亲照顾;
然后,由父亲接棒,继续照顾他;
结婚后,便由妻子照顾。
“巨婴”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游手好闲、忘恩负义。
他们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自以为是、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一旦做错了事,需要负责任时,他们就需要照顾者帮他们来平事。
正因为此,照顾者需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爱护他、教导他。
上述案例中的妻子就这样对待自己丈夫和弟弟的,她为他们操碎了心,担心他们过不好,担心他们闯祸、担心他们做事做不好……因此,只能事事亲躬、处处跟随。
这让我想起了三国故事中的诸葛亮不就是这样吗?他在北伐之前,还要写一篇《出师表》唠叨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被照顾者的心里是无比郁闷的,因此他们就常常使小性子,以激努照顾者为乐。
其实是在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关心。
虽然来访者认同了母亲,但是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因为母亲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这让来访者对母亲十分不满。
她打心底认为母亲不公平,因此她从小就经常跟母亲吵架。长大后两个照顾者势必引发家庭的权力之争,直到最后来访者掌握了家庭的经营大权,母亲彻底投降。
来访者从小大到一直处于自卑之中,从来都是被批评、咒骂,直到她遇到了公公——公公欣赏她的才华,给予她信任。
这两个照顾者合作愉快,来访者终于扬眉吐气。
再后来,公公把厂子交给了她。
在离婚的决定上,她首先是与公公讨论的。
公公当然不会太同意,这么好的儿媳一旦丢了,就再也没有了。
但是,基于两人的深度认同,公公还是对于来访者的决定表示了尊重和理解。
经过十几次咨询后,来访者因丈夫和嫂子的经营能力有限,厂子陷入混乱中,她还是回到了工厂帮忙。
不过,这一次,她只是纯粹地帮忙——她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已经脱离了“照顾者”的角色。
她还把自己和弟弟开的公司**给了弟弟,彻底撒手不管了。
对于这位来访者而言,已经辛苦做了几十年的“照顾者”,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上一番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