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跟女儿会相恨相杀?

文/龙爸开讲
为什么母亲跟女儿会相恨相杀?
女儿与妈妈的关系,在很多时候都是十分微妙的,既相依相恋,又相恨相杀。
曾经有一个女性来访者,她的情况就是这样——
◇ 01 ◇
重男轻女乎?
母亲打心底重男轻女,说她不爱女儿显然有失公允,但是她总是有一些很怪异、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感觉妈妈就是恨她是一个女孩,经常用使用很恶毒的一些词来骂她,比如“白眼狼”、“陪钱货”……
即便是女儿被人欺负、受了伤,回到家后还要被妈妈再次打骂。
妈妈歇斯底里的时候,非要跟她要几十万的彩礼,说那是生她的回报。
有时候妈妈的行业更是让人无法理解。
有天下午,她直接跑到学校里,找老师哭诉:她被女儿逼得活不了了。
这让女儿在学校的颜面无存。
从此,老师们、同学们看她的眼光只有嫌弃。
而妈妈如此作法,只是因为不想去送她上学。
妈妈因为没有儿子安放她那浓烈的爱子之心,便一股脑的倾注到她的外甥身上。
当舅舅说不应该花冤枉钱供女儿上大学时,妈妈便把她所有的钱都给了外甥去海外留学。
在妈妈的心里是有一条鄙视链的,哥哥或表哥,然后才是女儿。
她甚至要通过剥削女儿来满足自己对家族中男孩子的爱。
这种状况终于让母女走向了“老死不相往来”。
在母女冷战的两年中,女儿的心一直被煎熬着。
早年前,被母亲咒骂的场景和话语不断地浮现在头脑中,挥之不去。
只要想起来妈妈,女儿的心就有一种被揉搓的疼痛,会止不住的哭泣。
女儿时常会被愧疚包裹,认为自己太不孝。
最近母亲得了癌症,女儿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
◇ 02 ◇
原来是“厌女症”
本案例中,母亲讨厌女儿看似重男轻女,实际上更接近于“厌女症”——她讨厌女儿只是因为她也是女性。
这很可能是她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份。
由于母亲的女性身份,导致她在家族中一直是被压迫榨取的对象。
这样看来,她为儿子或外甥的付出,也很可能并非是一种真正出自内心的愿望,而是一直被压迫形成的习惯性付出。
长期在男权家庭中,她为了生存就只能用尽办法来讨好男性,维护男性的尊贵地位,这样她才能获取足够的生存资源。
母亲的思维模式是十分可怜的,她是传统父权社会的牺牲品。
她对自己女性身份长期积累下来的愤懑与不满无处释放,又不敢不能向家族中男性渲泄。
于是,发泄对象只能是女儿。
当她欺负女儿时,她的内心会稍稍平衡一点点,稍微得到一丝慰藉,“自己不再是那个最卑微、最可怜的人了”。
母亲称女儿是“业障”,这很可能是因为:
当她生了女儿而不是儿子之后,再次拉低了她在家族中的地位。
换句话说,女儿的降生,不但没有改善母亲的地位,反而使其雪上加霜。
因此,她在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绑上家族中其他男性,比如舅舅、外甥,才能重新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被遗弃。
综上所述,母亲的“厌女症”并非意识层面的,她对于女儿的厌弃也并不是出于她的主观动机
这就是女儿能够感知妈妈的爱,可是她的行为却充满了怪异的原因。
◇ 03 ◇
爱自己更重要
从根本上说母亲讨厌的并不是女儿本人,而是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份。
或者说,她在侮辱女儿时,她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不受大脑控制的,她是在侮辱她自己——她无法改变自己被压抑的环境,她耻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有让女儿的处境更差一些,才能让她内心感觉会好一些。
唉,这样的母亲真的是可怜,又可恨啊。
母亲本人是受害者,她同时又是施害者。
让人无语的是:她的本意根本就不是针对女儿,女儿只是躺枪罢了。
问题压根儿不是女儿值不值得爱或者她做得好不好,甚至不是因为“重男轻女”。
当女儿开始用“重男轻女”来审视母亲时,说明她已经在思考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态。
女儿最后果断断绝了这段诡异的关系,也是一种明智之举,说明她已经懂得了保护自己。
当知道母亲生病后,女儿感觉不知所措。
这种纠结的根源是内心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方面女儿长期被母亲欺负和压榨,实在是爱不起来;
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身为女儿,应该去尽孝。
如果不尽孝,来自于传统意识和亲人群体的压力会是压力山大。
那么,女儿应该回去照顾生病的母亲吗?
要问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内心最平衡的一种方式即可,没有必要被各种“应该”所绑架。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自己。
只有善待自己,我们才能走得更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