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可能是他正在显示创造力

文/龙爸开讲
坏孩子可能是他正在显示创造力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纠结于是养一个乖孩子,还是一个坏孩子。
虽然有些纠结,但是大部分家长还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更希望有一个乖孩子。
当然,这样做对于父母有非常大的好处,比如:
孩子听话的话,父母的心力耗损和负面情绪会少得多;
不会有太多麻烦事,比如频繁的喊家长到学校接受教育;
……
然而,刨除这些以后,你真的认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更有前途吗?
或者换一种问法:两个几乎相同的孩子长大后,孩子A从小循规蹈矩,孩子B淘气捣蛋麻烦不断,你认为哪一个的创造力更强呢?
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孩子B,那个捣蛋孩子的创造力更强吧。
为什么呢?
◇ 01 ◇
创造力正在丧失
因为孩子B在不停的破局,在不停的打破各种规则。
所谓创造力就是打破旧的、创造新的,即“不破不立”。
记得10年前带过一批学生,有一个活动是让他们“堆扑克”——每个组6人,活动材料只有一套扑克牌,可以使用胶带,要求堆出一座塔来,其他再无任何限制。
结果还有颇有一些惊奇,孩子们搭出来的塔充满了结构之美,他们在塔的内部采用六边形,每一个边的扑克排列都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惊艳之感。
虽然,他们这个手工做得实在一般般,但是创造性的思想却是展露无遗。
5年前,再带学生做这个游戏时,已经看不到塔内部有任何成形的几何结构了,他们都是用胶带把扑克牌胡乱串起来。
唉,毫无新意和创造力。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教孩子戏剧的时候。
10年前的孩子可以根据一句唐诗,比如“春眠不觉晓”,就能创作出来一部戏剧。
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不时给人惊艳之感,甚至会让孙悟空与林黛玉同框,感觉很好玩。
5年前再次带孩子做这个情景戏剧时,他们的想法却少得可怜,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们创造力的丧失呢?
或许是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太大了,极大压缩了他们的主创思维,天马行空更变得不切实际。
这种状况非常可怕,极可能是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少年人创造力的衰退。
◇ 02 ◇
创造力培养的原则
记得前两年在微信群中,有一个刷屏的国外的孩子,他利用谷歌地图找了一个新金字塔。
他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他们发现了金字塔与星座之间的关系,结合星座之间的位置关系,推算在那个位置一定还有一个金字塔。
后来经过地理探测,果然是真的。
你看,这个孩子没有最先进的高科技,只是创造性的发现了金字塔与星座的一一对照关系,就做出来了那么多天文学家、考古学家做不到的事情。
这就说明创造力远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
在中国的语境中,这叫“敢为天下先”,这是一种打破规则的勇气和能力。
所幸,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不过,在培养创造力时也要注意,有三个大的原则不能破,否则就是无法无天了。
第一,不能伤害到自己;
第二,不要伤及他人;
第三,不要破坏公共秩序和财物;
第四,遇事敢于承担后果。
◇ 03 ◇
创造力培养的流程
那么,破局该如何培养呢?
1/ 破局的勇气。
每个孩子的性格天生会有所不同,那么孩子会天生具备破局的勇气吗?
对于胆大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破局勇气更多一些,他们可能什么都敢尝试,这种孩子家长要适当的教他们学会收一些,学会去保护自己。
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父母则天在养育时多注意去鼓励,让孩子勇于尝试。
随着孩子的见识增加,破局的勇气也会不断增强。
2/ 要有主意。
俗话说:敢想敢干。
破局一定要先有一个想法,或主意。
比如,我想要去偷偷摸摸做些什么,暗爽一下——一定要有一个主意指向做什么事,而且我要坚定的意志要这么做;然后自己制订一个小计划,接着实施它。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很有主意的——有时,你给孩子喂奶,他死活就是不吃,对吧?这便是他的主意。
稍大一些,你给他拿不喜欢的衣服,他会扔到一边;他不喜欢的饭,他一口也不吃……这都说明他有很多主意。
孩子的养育,就是要把他很多好的特质保留下来。
对于孩子的主意的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3/ 增加自我保护的经验。
在破局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适度的避开惩罚也是必要的。
因为破坏规则必定会伴有一定的惩罚。
但是,很多事情都并不是非黑即白,里面都是有弹性的空间。
这个弹性空间就是用来惩罚孩子的。
对于小孩子,切忌惩罚措施过重、过于严厉,比如动不动就要去面壁,或者抄书十遍,这就太可怕了。
比如,我们在小的时候,犯错了,就要全天为全家人服务,比如端茶送水,就像是一个小仆人,捶背**、随叫随到。
这就像是一个小游戏,又同时收到了惩戒的效果,这不是很好吗?
在惩罚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去想:怎样避开惩罚。
有些比较开明的家庭里,父母黑白脸配合得很默契——一个扮演惩罚者,另一个偷偷教孩子如何合理避开惩罚。
这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方法。
你一定会说:这不是教孩子做弊吗?
不是的,因为我们并不希望把孩子养得一丁丁规则都不敢破,那是非常危险的。
前两年的新闻上说,一艘韩国快艇将要沉没时,乖乖听话呆在船里等候命令的人全死了;跑到甲板上,然后跳到海里的人则得救了。
这件事令整个韩国反思:是不是把孩子教得太听话了?
4/ 适度反省。
这次破局有哪些地方出现了失误?有没有过火之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都要进行反省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开一个家庭会议,一起要讨论:
这件事情孩子想做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孩子的感受如何?
当然,家庭会议不一定非要那么正式和严肃,我比较赞成的是吃饭后,花上15分钟时间在餐桌上聊一聊。
如果把这种作法形成一种家庭习惯就更好了,没事的时候聊聊八卦,有事了,就探讨总结一下。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相信效果会更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