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爸开讲
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三我”,谁拎得清吗?
套一句武侠小说中的话,“天不生弗洛伊德,心理学万古如长夜!”呵呵。
事实也确如此,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心理学可能到现在仍在黑夜中摸索。
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或多或少都是要学习的。
弗洛伊德的理论叫“经典精神分析”,它有三块基石:人格理论(三我)、意识层次说和本能理论。
本文我们来说说人格理论,也就是俗称的“三我理论”。
◇ 01 ◇
哪“三我”?
“三我”就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用来解释人格构成的。
这个理论的本意可能只是为了解释意识层次说,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的形成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不过,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坑特别多,在我的学习中发现“三我”与意识层次都不能完全吻合,至多就是有一些交集而己。
1. 本我
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底层。
遵循的是动物本能、快乐至上的原则,是人的欲望。
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被享乐原则所左右,盲目追求原始的满足。
按照这个理解,似乎本我就是本能,比如饿了就想吃饭、累了就想睡觉、渴了就想喝水……
当然,这一点并不存在异义,可是后天形成的习惯或条件反射,属不属于本我呢?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在讨论“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就是本我,似乎不包含“后天习惯”和“条件反射”。
真的是这样吗?你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真的如此,那过会儿就想抽一支烟,算“本我”吗?
说得远一点,本我与潜意识对应还有什么意义?毕竟潜意识中的大量信息都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吗?
2. 超我
“超我”位于人格最顶层,简单说就是“理想中的我”。
通常的心理学书籍上讲超我,都会说,它代表的是社会规范,或道德原则,遵循完美主义原则。
按照这个说法,超我主要是指:法律、习俗、道德。
那么,完美主义原则指什么?遵循上面这三点就是完美主义,还是说另外还有规范?你可以想一下。
我觉得上面的说法至少是不完善的,我们暂且把法律、习俗和道德这三者全划归社会规范。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至少还有两种超我:
○ 周围人的期待:不管心理学课本中列不列这一点,它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超我”。
比如很多大家族的子女,为了家族利益而不得不联姻,这难道不是“超我”?
再如,鲁滨逊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绅士,过上平稳无忧的生活,尽管鲁滨逊最终还是决定出海冒险,却仍然是万分纠结,这不也是“超我”吗?
○ 自我实现:如果一味的困于一百年前弗洛伊德的很多解释,就会把经典精神分析像中医一样孤立起来,无法再进一步。
个体的自我实现愿望到底算不算一种超我?这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肯定不会涉及,因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几十年后才出现的。
我认为“自我实现”才是最重要的一种超我,因为这最符合超我的原始定义——“理想中的我”。
3. 自我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现实中最生动的个体。
它是在“本我”和“超我”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知觉系统,它遵循着理性原则。
一般讲“三我”时,总喜欢把自我放在第二个来讲。
但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不讲“超我”那何来“自我”?
如果你感觉“自我”不好理解,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调节器,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一方面监督着本我,不要摆烂;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超我的要求。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到晚上,我们刷起来手机就放不下来了。
你想呀,贪图享乐和放松的是“本我”,“自我”辛苦了一天,它已经十分疲惫,其强度完全不足于遏制本我而让它占据上风。
显然,“自我”是非常辛苦的,就像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如果自我足够强大,就可以把本我和超我协调得妥妥帖帖,个体的外在表现则是一片和谐、健康和快乐。
然而,不要过分夸大自我的调节能力,当超我过于天马行空,自我费了老劲也够不着那天边的明月,这下就糟了,人格分裂,个体会陷于巨大的内心冲突与痛苦之中。
◇ 02 ◇
让“三我”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安抚好“三我”的关系,整个人才能活得更好。
1. 本我
虽然本我的层次比较低,但也是需要适度满足的,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的健康异常。
比如,为了做报告连着几天几夜不吃不睡,那就是忽略了本我的需求,搞不好它就会搞意见,给你来个突然晕倒或者胃溃疡,这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每隔个把月就会来一个小长假,也是满足“本我”的需求。
现代都市中太卷了,身心太疲备,适度休息一下,让本我得到满足,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好起来。
2. 自我
现实生活的自我太累,不仅要协调人格、处理各种情绪,还要与他人互动、合作与竞争。
这都需要理性的思维与决策能力,并要不断的施展自我调节与控制来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方面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待“自我”,让它适度休息、劳逸结果。
此外,要学会放手和释然,有时可以放自己一马,偶尔让本我露个头儿,忽略一下超我,这样“自我”的感觉会更好。
特别是“超我”过高过于强大时(就像搜狐好人不就把自己整抑郁了吗?)——
要学会摆烂,因为它远远超出“自我”的能力了,如果再一味的努力,那势必会把“自我”整出问题的。
3. 超我
超我代表“理想中的我”,意味着更好的自我。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学习曾国藩?
在30岁以前,曾国藩的本我特别强大,好色、易怒、爱摆阔……可是,老曾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不断的用“超我”来提升自我、限制本我——他天天写日记,不断的反省,展开自我批判,最终把本我拿捏得服服贴贴,成就了一番伟业。
∨
我想,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做得到。
每天哪怕只进步1%,一年下来就可以超越自我38%。
未来可期,与君共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古德心理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著作权均归网站或作者所有。
评论
共{{ plCount}}条评论